1962年5月,编译局副局长陈昌浩回乡探亲,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上将率领几百名老战士迎接。陈副局长含泪讲:“当年的事我难辞其咎,应该承担责任。”陈司令也是泪水连连,回答:“老首长啊,我们欢迎您回乡看看。” 陈昌浩,1906年出生于湖北汉阳永安堡戴家庄,也就是现在的武汉蔡甸区。他小时候就聪明好学,熟读国学,1919年进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附中,1926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7年,他转到武昌中山大学,同年加入共青团。那年“七一五”事变后,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中,陈昌浩转入地下活动,年底去了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那儿,他跟王明、博古等人走得近,还成了“28个半布尔什维克”的一员,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训练。 1930年,他跟沈泽民等人回国,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年底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1年,他随张国焘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共青团特委书记,后来又当了红四军政治委员。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他成了总政治委员,跟张国焘搭档,参与了苏区的反“围剿”作战。1932年,战事不利,红四方面军撤到川陕边境,建立了川陕苏区。长征中,他支持张国焘南下,导致红军分裂。1937年,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惨败,他去了苏联治病,还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得了勋章。1952年回国后,他在中央编译局当副局长,主持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类大部头工作。 再说陈再道,1909年出生在湖北麻城一个穷苦人家。1927年,他参加黄麻起义,加入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当过连长、团长、师长。1932年流浪镇战役,他带部队以少胜多,得了“百人敌”锦旗。抗战时,他打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战功赫赫。解放战争中,他率第二纵队在淮海战役立下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河南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1954年升任武汉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在武汉,他抓部队训练,保一方稳定。 1962年5月,陈昌浩从北京坐火车回湖北老家。这是他1937年去苏联后第一次回乡。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带着几百名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来接他。这些老兵很多都跟他一起打过仗,胸前还挂着旧勋章。陈再道当时已经是上将,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这次重聚,气氛特别感人,不少人都红了眼眶。 那天晚上,军区招待所办了场宴会。菜是湖北的家常味,有热干面、豆皮、藕汤,挺接地气。宴会上,陈昌浩站起来,声音有点抖,说当年西路军失败,他有责任,觉得对不起牺牲的战友。他眼里含着泪,话说得挺沉重。陈再道听完,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说当年的事谁也不怪,大家欢迎他回来。这话一出,老战士们都跟着点头,有人还抹了眼泪。宴会开了很久,大家聊起过去的仗,黄安战役、夹金山、西路军的事都提了一遍。 西路军的事得说清楚。1936年底到1937年初,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试图打通苏联的补给线,但碰上马步芳的部队,地形又恶劣,最后全军覆没。这件事在党史里争议不小,有人觉得张国焘决策失误,有人觉得陈昌浩执行不力。不过1962年这天,老战友们没追究这些,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时候条件太苦,谁也没法扭转局面。 陈昌浩1952年回国后一直在编译局干活,翻译马列著作,编《俄汉大辞典》,挺低调的。1962年这次回乡,是他难得回老家看看。可惜,1966年政治风波来了,他因为历史问题挨批,1967年7月30日去世,年仅60岁。1980年,中央给他开了追悼会,徐向前主持,算是还了他一个公道。 陈再道呢,1962年后日子也不好过。1967年武汉“七二零”事件,他跟造反派起了冲突,被免了职,还挨了斗。1972年他复出,干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抓军事铁路建设。1993年4月6日,他在北京去世,84岁。葬礼上,老战友们都来了,送他最后一程。 1962年这场重聚,真是让人感慨。陈昌浩自责西路军的事,陈再道带着老兵们用真心接纳他。这不是简单的聚会,是革命年代那帮人用命换来的情谊。陈昌浩后来走得早,陈再道也吃了不少苦,可那天在武汉,他们眼里只有战友,没啥恩怨。 再说点细节。陈昌浩在苏联那几年,不光治病,还翻译了不少书,回国后干的也是苦差事。他学问好,编译局的活儿干得认真,可惜晚年没躲过风波。陈再道打仗是一把好手,脾气直,1967年的事让他吃了大亏,但他从没抱怨过。这俩人,一个搞理论,一个带兵打仗,路子不一样,可感情是真。 这场聚会还让人想到革命那会儿的艰难。红四方面军当年多硬气啊,从鄂豫皖打到川陕,又走长征,最后西路军折了。陈昌浩、陈再道这些人,年轻时豁出命干革命,到老了还能坐一块儿喝酒聊天,挺不容易的。1962年5月那天,他们没聊啥大道理,就是老兄弟见面,心里热乎。 这场重聚过去60多年了,现在回头看,还是觉得挺触动。陈昌浩、陈再道这俩老战友,一个自责,一个宽慰,背后是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你们咋看这段历史?觉得陈昌浩该不该背西路军的锅?陈再道的态度又说明啥?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
1962年5月,编译局副局长陈昌浩回乡探亲,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上将率领几百名老战
清风拂面剑如霜
2025-05-15 19:16:38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