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戚继光,凄凉无比--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没多久,戚继光被弹劾,从北方调任南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5-15 19:44:02

晚年的戚继光,凄凉无比--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没多久,戚继光被弹劾,从北方调任南方,职位没变,戚继光却明白,时代已经变了! 戚继光,1528年生在山东蓬莱,家里世代从军。先祖在明初帮洪武帝打天下,捞了个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袭职位。1544年,他爹戚景通去世,17岁的戚继光接班,从小跟着爹练武、读兵书,立志干出一番事业。 1553年,他当上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开始对付沿海的倭寇。1555年调到浙江,跟俞大猷、谭纶这些将领一起收拾倭寇。1558年在岑港大胜,之后在桃渚、海门卫、台州连战连捷。为了打造一支能打的队伍,他在义乌招了3000个矿工和农民,练成了有名的“戚家军”——纪律严、战术活。1562年,他带6000精兵杀进福建,两个月扫平横屿、牛田、林墩的倭寇窝。1563年收复兴化,1564年彻底平了福建倭患。1565年又跟俞大猷在南澳岛联手,把残余倭寇一锅端,东南沿海终于消停了。 1567年,戚继光进京训禁军,1571年当上蓟镇总兵,管北方边防。他修了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加了一千多座烽火台,还搞了10万人大演习,写了《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军事水平那是杠杠的。蓟镇十几年没啥战事,跟辽东的李成梁齐名,人称“南戚北李”。 1582年夏天,张居正死了,朝堂炸了锅。万历皇帝趁机收拾张居正的势力,凡是跟张沾边的都倒霉。戚继光靠张居正提拔多年,立马成了靶子。1583年初,他被调去广东当总兵,表面上官没降,可从北方的军事重镇挪到南方的边陲小地,谁看不出这是贬了?他到广东一看,军营破、兵懒散、钱不够,跟蓟镇的精锐比差远了。他想搞操练、推火器,可地方官不配合,朝廷也没钱,啥都干不成。 更糟的是,朝里弹劾没停过。给事中张鼎思说他贿赂张居正上位,还有人说他贪军饷。这些罪名多半是捏造的,可架不住皇帝想清算张居正的余党。戚继光上书想辞职养老,皇帝不批,还觉得他不忠。1584年,兵科给事中张希皋又上奏,说他“结党营私”“怠慢军务”,一堆莫须有的罪名砸下来。万历皇帝一纸令下,直接革了他的职。 1585年,戚继光被贬成平头百姓,回山东蓬莱老家。家里穷得叮当响,房子破得没法看,他拖着病身子靠点积蓄过活。老婆王氏受不了这日子,卷了家产跑了,就剩几个老仆陪着。他每天翻翻兵书,院子里走走,曾经的威风全没了。乡里人念他过去的功劳,偶尔送点柴米,他点点头谢一声,不多说话。 1587年,御史傅光宅看不过去,上书求朝廷起用他,结果惹毛了万历皇帝,不但没准,还罚了傅光宅俩月俸禄,戚继光彻底没戏了。同年冬天,他病得起不来床。1588年1月17日早上,他咽了气,59岁,走的时候身边就几个仆人,没人吊唁。 朝廷没给戚继光追封啥名号,可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传了下来,影响了好几代人。后来人念他的功,追封他“武毅公”。“戚家军”、修的长城、写的兵书,哪样不是硬货?他爱国护民的精神,谁能不服? 可回头想想,他晚年咋就那么惨呢?说白了,明朝那政治太狠了。你功劳再大,一旦站错队,或者靠的人倒了,就得跟着完蛋。戚继光打仗是把好手,可玩政治他真不行。张居正一走,他没靠山,朝里那些小人随便编点罪名就能整他。他拼了命保国家,最后却被国家抛弃,太讽刺了。

0 阅读:0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