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的豫东平原,料峭春寒中夹杂着饥饿的呻吟。彭雪枫将军站在永城县书案店

墨色绘梦师 2025-05-15 19:53:30

1939年2月的豫东平原,料峭春寒中夹杂着饥饿的呻吟。彭雪枫将军站在永城县书案店的土坡上,望着麾下386旅的战士们正用树皮绑紧松垮的裤腰。军需处长递来的账簿上,赫然写着刺目的数字:全师仅剩五块银元。 "报告师长,各村联络员汇报,方圆五十里野菜早被百姓挖尽。"警卫员小李的声音带着哽咽。几个饿得眼窝深陷的战士蹲在墙角,用刺刀在冻土上反复划着"粮"字。炊事班长老王突然捶着粮袋喊起来:"咱进山打猎去!总不能活活饿死!" "胡闹!"彭雪枫猛地转身,呢子军装下摆扬起寒风,"乡亲们连榆树皮都啃光了,咱们扛枪的能跟百姓抢活路?"他的目光扫过马厩时突然凝住,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驳壳枪的皮套,这把枪曾击毙过七名鬼子军官,此刻却解不开眼前的死局。 马厩里十三匹战马正在嚼着干草,鬃毛上结着冰碴子。这些畜生比人过得舒坦,它们每天还能吃上两斤杂粮。彭雪枫摸着"追风"的额头,这匹枣红马跟着他打过台儿庄,救过整支侦察排。马儿温热的鼻息喷在他冻僵的手上,像是在问:真要卖我们? 天刚蒙蒙亮,马市就支起了摊子。十里八乡的财主们围在土墙根下嗑瓜子,眼珠子滴溜溜转着打量这批军马。王老财的绸缎褂子被寒风吹得鼓起来,他伸出三根手指:"彭师长,三块大洋一匹,现钱结清。"这话让牵马的战士攥紧了缰绳,指节发白。 你猜后来怎么着?三天后的深夜,村口突然响起熟悉的马蹄声。十三匹战马浑身冒着热气,马背上驮着鼓囊囊的麻袋。最神的是"追风"嘴里还叼着封信,信纸上歪歪扭扭写着:"马认家,粮还军,打鬼子算俺一份。"落款处按着十几个红手印,像冬天里开出的梅花。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在扶贫村见着的场景。七十多岁的老支书把自家两头牛卖了给村小学买取暖煤,结果全村人连夜凑钱把牛赎了回来。有时候觉得,这种"傻气"在血脉里传了八十多年都没断过,当年百姓偷偷往马料里掺小米,如今乡亲们自发给戍边战士寄自热火锅,说到底都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金贵。 但话说回来,这种生死相依的关系真能复制吗?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恐怕不是送几袋米面就能解决的。当年彭雪枫能带着队伍扎根豫东,靠的是真把裤腰带勒在自个儿脖子上也要匀出口粮给老乡。现在有些干部下基层,矿泉水瓶都不愿碰老乡家的搪瓷缸,这味儿能一样吗? 马厩里的故事还有后续。开春后书案店突然冒出个"神秘粮商",专收财主家的陈粮再平价卖给百姓。后来才知道是彭雪枫派人假扮的,卖马得来的65块大洋全填进了这个无底洞。这招既没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又让财主们心甘情愿吐出了存粮。要不说高手办事都讲究个"润物细无声"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历史# #历史回眸#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