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头拒绝:“她来了

科技历史回忆录 2025-05-15 21:34:36

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头拒绝:“她来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十天就被她花掉,不复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郑洞国和陈碧莲这对夫妻的故事要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起。 郑洞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跟着周总理学过本事,后来当上了国民党的中将。 他和别的国民党将领不一样,早早带着兵和日本人干仗,算得上抗日战场上的硬骨头。 蒋介石特别看重他,打仗的事情总爱交给他办。 陈碧莲是上海滩的富家小姐,人长得漂亮又会打扮,二十出头就跟了刚死了老婆的郑洞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郑洞国带着部队到处和日本人拼命。 陈碧莲这个城里长大的娇小姐,硬是跟着丈夫跑前线。 别的军官太太都躲在后方,她倒好,跟着部队筹钱运物资,还跑到战壕里给士兵送吃的。 那时候国民党部队里都传他俩是模范夫妻,郑洞国脸上有光,打仗回来总要给老婆带点新鲜玩意儿。 等把日本人打跑了,蒋介石又琢磨着和共产党干仗。 郑洞国心里不乐意,可从小受的忠君思想作祟,还是带着兵去了东北。 1948年长春被围那会儿,陈碧莲在上海急得直跳脚。 她连着写了好几封信,劝丈夫别给蒋介石卖命了,说咱们不当官不发财都行,只要能活着回来。 可郑洞国这头犟驴,硬是带着残兵败将死守孤城。 围城那几个月惨得很,当兵的没饭吃,老百姓啃树皮。 蒋介石嘴上说要派援军,结果连个鬼影子都没见着。 郑洞国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老蒋这是要拿他当炮灰给全军立个榜样。 正想掏枪自杀呢,手下人把他拦住了。 这时候周总理托人捎来封信,说甭管哪个党,只要是为老百姓好就行。 郑洞国看着信直叹气,最后带着剩下的兵投了解放军。 南京那边听说郑洞国没死成,气得蒋介石摔茶杯。 为了撑面子,硬说郑洞国壮烈牺牲了,还给开了追悼会。 郑洞国心里憋屈,跟共产党提了三个条件:不登报、不露面、不当官。 这时候陈碧莲听说丈夫还活着,肺病都没好利索,连夜坐火车往哈尔滨跑。 要说这夫妻俩的缘分,在哈尔滨就开始出毛病了。 陈碧莲从小住惯了大上海,吃不惯东北的棒子面,住不惯漏风的土坯房。 共产党讲究官兵平等,郑洞国这个中将过得跟普通士兵差不多。 陈碧莲三天两头闹着要回上海,后来干脆自己跑回去了。 1952年郑洞国调到北京当政协委员,陈碧莲非但不跟着去,第二年还寄来了离婚协议书。 离婚后陈碧莲嫁了个有钱商人,郑洞国在同志介绍下娶了杭州姑娘顾贤娟。 要说这顾贤娟真是个过日子的人,陪着郑洞国安安稳稳过了十几年。 陈碧莲那边可没这么好命,后来男人因为倒卖物资被抓,家产全充公。 她实在过不下去了,又打着郑洞国前妻的名头找政府要补助。 郑洞国听说后没计较,每个月从工资里挤点钱接济她。 1972年顾贤娟病逝,陈碧莲觉得机会来了。 她先是跟郑洞国的儿女们套近乎,后来又三天两头往北京跑。 可郑洞国这人心硬起来像块石头,任你说破大天也不松口。 1983年孙子郑建邦试探着问爷爷要不要复婚,老爷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她那花钱的架势,我一个月工资不够她花十天!" 要说郑洞国这辈子最憋屈两件事,一件是长春被围时让蒋介石当枪使,另一件就是陈碧莲在他最难的时候甩手走人。 晚年的陈碧莲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郑洞国的儿孙们倒是厚道,逢年过节还去看望这个前奶奶。 陈碧莲最后孤零零走完下半辈子,临死前枕头底下还压着郑洞国年轻时候的照片。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恩怨,说到底还是时代变的太快。 郑洞国从国民党中将变成新中国的干部,陈碧莲从官太太变成落魄妇人,两个人的日子就像两条铁轨,看着平行其实早就不在一条道上了。 要说感情这事,年轻时再你侬我侬,也架不住世道变迁人心易变。 郑洞国到死都留着前妻的照片,陈碧莲临终前还念叨着前夫的名字,可那又怎么样呢? 破镜终究难重圆,错过就是一辈子。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人民出版社——《郑洞国回忆录》)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科技历史回忆录

科技历史回忆录

关注我,关注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