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开始吹牛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近两天的中东之行中宣称,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敌对行动已在美国的外交和压力下彻底解决,两国对停火结果感到非常满意。 他将此次停火描述为“美国外交的胜利”,并强调自己通过敦促双方“专注贸易而非战争”促成了和平。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从印巴停火协议的实际进程看,此次停火更像是印巴双方军事互耗后的战术性喘息,而非根本性矛盾的化解。 5月7日,印度发起“朱砂行动”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标,随后,巴基斯坦以“铜墙铁壁”行动报复,双方在边境交火造成近70人死亡,形成军事均势后才达成停火。 而且在协议生效后数小时内,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仍发生爆炸事件,双方互相指控违反协议,这暴露了停火协议的脆弱性。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外交部明确表示停火是“印巴直接协商”的结果,刻意淡化美国介入,巴基斯坦虽感谢美国“领导作用”,但两国对外部调解的态度差异,反映出特朗普言论与地区国家立场的矛盾。 美国宣称印巴将展开“广泛谈判”,但印度明确否认,凸显出美国调解努力与地区国家实际需求的错位。 特朗普在中东访问期间急于彰显外交成果,甚至将停火与“增加印巴贸易”挂钩,试图将地缘成果转化为经济收益,这与其“交易式外交”风格高度契合。 为什么说双方的停火协议难以维续呢? 因为停火协议未能触及克什米尔争端的核心。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主权争议始终是双方矛盾的焦点。此次冲突的导火索——帕哈尔加姆枪击案,再次暴露了双方在反恐叙事上的对立。 印度暂停《印度河水条约》的举措,更将水资源问题引入冲突,为未来埋下隐患。停火后,双方仍维持贸易禁令、边境戒备等措施,民众对长期和平缺乏信心。 一叨分析认为,协议是仓促达成的,双方对协议的理解存在偏差,维持停火将面临多重挑战。 事实上,特朗普将停火渲染为“美国外交胜利”,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在2025年的国际局势下,他试图通过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转移国内压力,并为与海湾国家的经贸谈判造势。 但他这一叙事忽视了关键事实:停火的主导者是印巴而非美国,双方深层矛盾仍在发酵,印度对美国“揽功”的不满可能影响印美合作。 对于印巴而言,停火或许是避免滑向核战争的必要选择,但真正的和平需要双方在克什米尔地位、反恐合作等核心问题上展现战略互信,而对于特朗普来说,应该是要鼓励双方多进行对话,而非争夺“调解功劳”。
巴基斯坦恐怖组织喊话印军:给我们93000支步枪,教你们怎么打巴基斯坦!印巴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