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唐怡莹趁着丈夫溥杰不在家,和张学良在床上激烈正酣。多年后,张学良向溥杰坦白了自己和他妻子的恋情。溥杰却说:“我不在乎,她不找你,也会去找别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唐怡莹这辈子活得那叫一个热闹,要说清楚她的事儿,得从她投胎到镶红旗那户好人家说起。
唐家祖上好几代都是朝廷里的大官,宫里头的珍妃、瑾妃都是她亲姑姑。
虽说珍妃死得早,可瑾妃倒是挺疼这个侄女,九岁上就把人接进宫作伴。
要说这深宫大院,搁现在看就是个金丝笼子。
瑾妃娘娘在宫里待了半辈子,见多了女人勾心斗角的日子,压根不想让自家侄女走老路。
可架不住唐家那帮亲戚眼馋皇后宝座,成天撺掇着要把唐怡莹塞给溥仪当媳妇儿。
这事儿要是成了,唐家又能风光几十年。
可瑾妃娘娘心里明镜似的。
她瞅着唐怡莹这丫头打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别家格格学绣花弹琴,她倒好,整天捧着洋文书看。
有回宫里西洋画师来画像,她愣是凑在旁边学了三天,气得教规矩的嬷嬷直跺脚。
瑾妃想起早死的珍妃妹妹,当年也是这么个不服管的性子,结果落得投井的下场。
思来想去,硬是拦下了这门亲事。
溥仪十六岁选妃那年,唐家上下急得直转悠。
瑾妃娘娘最后拍板,把侄女许给了溥仪他弟溥杰。
要说溥杰这小伙子,长得文文静静,说话细声细气,跟唐怡莹完全是两路人。
婚礼那天,紫禁城办得那叫一个热闹,可新娘子盖头底下那张脸冷得能结冰碴子。
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拧巴。
溥杰喜欢吟诗作对,唐怡莹偏要骑马打猎;
溥杰守着老规矩,唐怡莹非得穿洋装。
有回溥杰说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唐怡莹当场把高跟鞋甩出三丈远,吓得婆家亲戚直念阿弥陀佛。
这些事后来都记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逊清皇室档案》里,成了研究清末贵族生活的活材料。
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这家人算是彻底散了架。
溥杰跟着日本人跑东北去了,唐怡莹死活不肯当汉奸,撂下句"宁当中国鬼,不做满洲人"的狠话。
正巧这时候张学良在北京城里风头正劲,这位少帅长得精神又会来事儿,成了不少大家闺秀的梦中情人。
要说俩人怎么勾搭上的,得从那年春天北京饭店的舞会说起。
唐怡莹穿着巴黎定做的旗袍往那儿一站,张学良眼睛都直了。
后来唐怡莹请少帅上家里看画,结果翻出来整本剪报,全是张学良这些年打仗、演讲的新闻。
张学良后来回忆说,当时心里那叫一个美,以为遇见了真命天女。
这俩人好的时候确实如胶似漆。
张学良带她骑马打猎,唐怡莹教他鉴赏字画。
可好景不长,有次少帅发现唐怡莹送他的山水画是照着张大千仿的,题的诗还是请人代笔润色。
这事儿闹得张学良脸上挂不住,跑到溥杰那儿诉苦,没想到溥杰倒挺看得开:"她跟你好之前,跟卢小嘉也有一腿呢。"
说到卢小嘉,这可是民国四公子里的另一号人物。
他爹是浙江督军卢永祥,家里金山银山堆着。
唐怡莹跟张学良掰了之后,转头就跟卢小嘉好上了。
这俩活宝凑一块儿,把北京城闹得鸡飞狗跳。
最绝的是他俩趁溥杰在日本回不来,把醇亲王府值钱玩意儿搬了个精光。
后来有人看见卢小嘉的汽车后座上堆着鎏金佛像,连门槛上的铜包角都撬走了。
日本人那边也没闲着,逼着溥杰娶了个日本媳妇。
唐怡莹倒是干脆,拿着分家得来的钱财在上海滩过起逍遥日子。
住的是霞飞路小洋楼,穿的是南京路最新款时装,天天晚上泡百乐门跳舞。
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卢小嘉带着她的私房钱跑台湾去了,留下唐怡莹在上海对着空保险柜发愣。
要说这女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四十年代那会儿,她愣是靠画画在香港混出名堂。
香港大学图书馆现在还存着她当年办画展的海报,上头写着"前清皇室女画家唐石霞作品展"。
有艺术评论家说她画的花鸟带着股子宫廷气派,又掺着西洋画的明暗技法,算是开了新派国画的先河。
张学良后半辈子被老蒋关在台湾,倒是常跟人念叨唐怡莹。
有回跟老部下闲聊,少帅摸着胡子直叹气:"那娘们要不是太能作,我早八抬大轿娶回家了。"
这话后来被写进《张学良口述历史》,成了研究民国风流韵事的铁证。
唐怡莹最后在香港活到八十九,死前把毕生积蓄捐给教会学校。
她晚年跟人聊天时说:"我这辈子嫁过王爷,爱过将军,骗过公子哥,最后靠自个儿双手吃饭,值了。"
这话听着像吹牛,可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现在去香港荷里活道的老画廊,偶尔还能碰见收藏她画作的老主顾,说起这位"末代格格"的故事,个个都能聊上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