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了!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到底有多讲究?对比附图就能发现,纪念堂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原“中华门”的位置! 1976年9月9日晚上,中南海202房间里的灯一直亮着,政治局的几位大佬正忙着商量毛主席去世后的安排。有的人说应该让遗体一直保留着,可也有人觉得还是得按规定来火化。后来,还是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大佬拿主意,说先试着保护遗体,然后再听听大家的想法。经过好几次商量,中共中央决定给毛主席建个纪念堂,好让大家有个地方怀念和敬仰他。设计团队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一生和他的想法,想在建筑上展现出他的革命精神和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一开始,设计方案大多像陵墓那样,颜色暗暗的,不太亮堂。后来顾明提到了毛主席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大家这才有了新思路,不再局限于“陵墓”的想法,把纪念堂设计得更加明亮和壮观。 说到选地方,设计组给出了三个方案:“山顶红星”、“水上日出”和“人民拱卫”。最后,大家觉得只有把纪念堂建在老百姓中间才最合适,所以选了天安门广场。这里不仅是北京的中心,还代表着我国的政治和文化。纪念堂就选在了以前中华门的位置,那个门在明朝叫大明门,清朝时叫大清门,到了民国改成中华门,不过在1954年被拆掉了。选好地方后,咱们国家最棒的建筑师们一起动脑筋,把纪念堂设计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样子,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特别完美。纪念堂有33.8米高,它比纪念碑矮一些,也不会挡住正阳门城楼的影子。1976年11月24日,纪念堂就开始建了,没想到只用了半年就建好了。纪念堂的正门那儿,有毛主席坐着的大雕像,外墙用的是花岗岩,里面还有放遗体的房间和展览厅,展览着毛主席一生的故事和革命经历。 到了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就建好啦。9月9日那天,是毛主席去世一周年的日子,纪念堂也正式开门让大家参观了。好多好多老百姓都自己跑到天安门广场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想念和尊敬。说真的,毛主席纪念堂建得可真快,简直就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每个小细节都有它特别的意思,代表了咱们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敬爱和怀念。
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
【24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