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名身患重症的孕妇正要进行手术,林巧稚拦下要做手术的医生,说:“让她出院吧。” 1964年北京妇产医院里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有个叫董莉的孕妇挺着三个月大的肚子来找医生,脸上愁得能拧出水来。 她婆家三代单传,结婚五六年好不容易怀上孩子,肚子里却查出个肿瘤,别的医院都说要拿掉孩子切子宫。董莉两口子不甘心,特意从外地赶来求林巧稚大夫。 林巧稚那时候已经接生过上万孩子,在妇产科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她给董莉检查完直皱眉头,这情况确实少见。 按常规做法就该听其他医生的建议,可看着孕妇眼巴巴的样子,她心里总觉着不对劲。当天晚上她翻医书翻到后半夜,发现有个外国文献提过类似病例。 医院里七八个大夫开会讨论,都说该做手术保险。林巧稚这时候说了句硬气话:"再等等看"。她发现董莉的肿瘤位置长得怪,不像普通瘤子。 顶着压力让孕妇每周来复查,自己亲自盯着检查报告。 这事要搁现在不算啥,当年可是担着天大的责任——万一出事,医生名声就毁了。 董莉婆家急得火烧眉毛,天天往医院跑。林巧稚倒像没事人似的,该检查检查该记录记录。 眼瞅着孕妇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肿瘤居然没跟着长。 到快生的时候,林大夫突然拍板做剖腹产,手术台上取出来的不单是个胖小子,还发现那肿瘤早就瘪了。 后来医学界给这种病起了新名字叫蜕膜瘤,其实就是孕妇身体里的临时变化。 董莉家孩子过满月时,专门给医院送了两筐红鸡蛋。街坊四邻都说林家祖坟冒青烟,碰上这么个好大夫。 林巧稚这辈子经手的孕妇数不清,可董莉这事让她记了大半辈子。 有回跟徒弟们聊天还说,当大夫不光要会治病,更得敢替病人扛事儿。这话传到外头,老百姓都说她是送子观音转世。 前些年有人在协和医院老档案室翻到当年的病历本,泛黄的纸页上整整齐齐贴着二十多张检查单。 要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林大夫那些手写笔记现在还当教学材料用。 董莉的儿子前几年接受电视台采访,六十多岁的人说起这事还抹眼泪。 他说自己打小就知道命是林奶奶给的,家里供着林大夫照片供了三十多年。 去年清明他们全家去万安公墓扫墓,在林巧稚墓碑前摆了好几束百合花。 这事过去快六十年了,北京妇产医院走廊里还挂着林大夫的画像。 年轻医生给产妇做检查时,总爱拿当年这个病例打比方。 老百姓现在都知道怀孕遇上肿瘤别慌神,说不定就是虚惊一场。 要说林巧稚留下的最大遗产,倒不是那些医学成就。 她教会后辈医生一个硬道理:治病救人得把心掏出来,该扛事的时候别缩脖子。这话糙理不糙,放在哪个年代都管用。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万婴之母林巧稚》专题报道 《健康报》刊载《蜕膜瘤诊断标准的历史沿革》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六十年前的医学奇迹" 协和医院官网"著名专家纪念馆"板块 《新京报》人物专访《林巧稚接生婴儿的后代们》
九个月孕妇这个时候要不要洗碗[抠鼻]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