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出口了20万吨的地沟油,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地沟油的买家,居然都是欧美发达国家。那他们买我们的地沟油回去干啥呢? 在2018年巴黎航展。当法国航空公司展示一架使用特殊生物燃料的客机时,鲜少有人注意到,这种燃料的原料部分来自于中国的"地沟油"。而就在前一年,中国已经向欧美国家出口了20万吨地沟油,这个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地沟油",这个曾经令国人谈之色变的词汇,在中国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它曾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不法分子从饭店、酒店的排水系统和污水中提取废弃食用油,经简单处理后重新流入餐桌,危害人们健康。 "我第一次听说地沟油出口到国外,还以为是个笑话。"在上海一家专业从事废弃油脂回收的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说,"谁能想到十年前的'过街老鼠',如今成了'香饽饽'?" 中国之所以成为地沟油出口大国,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餐饮消耗的食用油,约是美国、欧盟、加拿大三者总和的2.73倍。我们每年产生的地沟油高达500-1000万吨,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国家侧目。 转折始于2014年前后。当时欧盟开始修订《可再生能源指令》,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要求。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明确提出要用生物柴油来取代石化柴油,这是因为生物柴油的碳排放更低,对环保有明显好处。 随着欧美国家对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中国的地沟油逐渐找到了新的出路。2017年,中国向欧美出口的地沟油达到20万吨,这一数字标志着一个全新市场的形成。 在北京某石油研究所工作的李工程师解释:"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处理和精炼后,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使用特殊的催化剂,能轻易将地沟油中的甘油三酯转变为脂肪酸甲酯,这就形成了生物柴油。这项技术其实很早就有,只是近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 伴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地沟油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从十年前约2000元/吨,一路涨到接近1万元/吨。昔日的废弃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抢手货。 2024年6月,上海浦东机场。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滑向跑道,加注的却不是传统航空燃油,而是由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飞机轰鸣着冲上蓝天,留下的尾迹比普通客机更加稀薄——这种燃料的原料,正是我们熟悉的"地沟油"。 那么,为什么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地沟油如此青睐?答案在于它的环保与经济价值。据相关数据,使用中国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会使美国的原材料成本降低整整三分之二。更重要的是,这种燃料可以减少高达83%的温室气体排放。一位美国能源专家曾在行业会议上表示:"中国地沟油是理想的生物燃料原料,它的碳密度低于新鲜棕榈油或菜籽油,这一点非常宝贵。" 欧盟的需求同样迫切。他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50年,航空燃料中可持续燃料的占比要达到70%。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欧盟自身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据统计,2023年欧盟总计消耗了700万吨地沟油,其中不少来自中国。 我国从最初的原料出口,正逐步向技术突破迈进。经过多年攻关,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已实现年产10万吨生物航空燃油的规模化生产。 在航空燃油展会上,一位中国工程师向参观者展示了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的全过程:"每10吨地沟油,经过脱水、过滤、催化等反应,可以炼出5到6吨纯净的航空燃油。虽然成本目前是普通航空燃料的2到3倍,但随着技术进步,价格肯定会降下来。"令人振奋的是,最新技术已能达到70%的转化率。 然而,随着地沟油价值攀升,贸易摩擦也随之而来。从2023年开始,美国国家油籽加工协会开始游说政府,要求对中国地沟油征收更高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国生物燃料作物产业"。欧盟则直接对中国地沟油增加了36%的关税。面对欧盟的贸易壁垒,美国反而趁机加大了从中国的进口量,仅2023年上半年就从中国进口超过38万吨地沟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地沟油的回收利用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是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已实现了地沟油100%的回收利用。如果全国1000万吨地沟油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每年可减少约9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8000万棵树。 一位从事地沟油回收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还存在不少阻碍,有些地方破坏设备、偷窃地沟油的现象时有发生。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回收体系的完善,地沟油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现在尼日尔首都每日停电12小时;炼油厂停摆导致成品油价格飙升50%,石油出口量骤
【72评论】【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