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靠谱的专家!”2024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震愤怒的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全都是在故意犯罪,明知有毒还下毒,都是故意为之,没有一个是失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要知道,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早已成为社会焦点。 从使用地沟油到僵尸肉,再到打蜡水果,这些问题不仅违反了法律,更是触碰了道德的底线。 商家的心思并不复杂,就是想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甚至不惜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换取一时的利益。 这种做法,不仅让人气愤,更是把“食物安全”这道基本的防线破坏得面目全非。 陆震教授所说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陌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三鹿奶粉因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三聚氰胺,这种本来用来制造塑料的化学物质,竟然被添加到婴儿奶粉中,用来伪造奶粉的蛋白质含量。 结果,导致了数以千计的婴儿中毒,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摄入过量的三聚氰胺而丧命。 那商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成本!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做法,看似能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但这些商家从中得来的“黑心利润”,却让无辜的消费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很多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背后,商家明知其行为是违法的,明知其行为会伤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但他们依然做出这种选择,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实在太诱人。 陆震教授的愤怒并不是没有道理。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的犯罪行为。 商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明知产品有毒有害,依然决心将其销售出去,这种行为必须受到严惩。 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必须加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打擦边球”。 只有从法律上严厉打击那些不法商家,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其实,早在几年前,很多网友就已经开始呼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在社交媒体上,大家纷纷表示,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审查,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防止类似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事件的再次发生。 有网友指出,许多商家只会在表面做做样子,向消费者宣传自己有多“天然”“健康”,但背后实际的生产过程根本不顾消费者的健康。 只要有漏洞,他们就会钻,而漏洞就在于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够严苛,处罚不够及时。 食品安全的监管难题,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在实际操作中,食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时常会采取一些低劣的原材料、偷工减料的方式,甚至某些商家完全没有底线,什么问题都敢做。 并且,由于监管机构人员有限,抽查频率低,很多问题在刚开始时就被商家处理掉,直到出事了才被曝光。 而曝光后的调查,也常常拖得久,最终难以追究到真正的责任人,导致很多不法商家最终逃脱惩罚。 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得从根本上加大监管力度,做到“零容忍”。 惩罚措施必须严厉,不能再给不法商家留下任何侥幸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企图通过有毒有害的原料来降低成本的商家,明白违法必将付出代价,只有守法经营,才能持续赚钱。 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惜违反法律、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安全不再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是成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放心享用的基本保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凤凰网——2024-08-01——《凤凰专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震:食品安全问题全是故意犯罪》
“这才是靠谱的专家!”2024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震愤怒的指出:食品安全问题,
秋水看伊人
2025-05-17 02:49: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