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长得太帅,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却眉头紧皱,对外宣

时说历史 2025-05-17 08:25:01

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长得太帅,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却眉头紧皱,对外宣布:想跟我在一起,必须答应两个条件。谁知,女孩们一听条件,被吓跑一大群!

王德民的父亲是留美归来的医生,母亲是瑞士姑娘,家里三个孩子数他模样最出挑。

可这副好皮囊在当年的中国没少让他吃苦头,街坊邻居看他的眼神总带着防备。

七八岁上小学那会儿,课本上的方块字在他眼里活像天书,老师上课讲的话他半句都听不懂,硬是靠着死记硬背把语文成绩给扳了回来。

1955年高考放榜,数理化门门拔尖的他原本想报考清华北大,可人家一看他档案就摇头,只因家庭成分太复杂,长得又不像中国人。

最后北京石油学院收留了这个混血儿,谁承想这个不得已的选择,倒让中国石油工业捡着宝了。

大学期间他跟着队伍参加了川中石油会战,第一次见识到石油工人的艰辛。

1960年大庆油田被发现的消息传来,即将毕业的他二话不说打包行李直奔东北。

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工人们看着这个细皮嫩肉的混血技术员直撇嘴,都觉得他撑不过三天。

可他愣是跟着工人们泡在齐腰深的泥浆里,百十斤重的绞车轱辘照样推得动。

白天干完体力活,晚上就着煤油灯读俄文专业书,当时油田用的外国公式老出岔子,误差大得离谱。

他,花了小半年时间硬是琢磨出适合中国油田的"松辽法",把采油率往上提了十几个百分点。

当年他在油田可是个风云人物,一米八的大高个,高鼻深目长得跟电影明星似的,大姑娘小媳妇见了都挪不动腿。

可他却定下两条铁规矩:想处对象可以,但不能耽误我看书搞研究,更别想拉着我逛街压马路,这话传开去,多少姑娘的芳心碎了一地。

谁也没想到最后拿下这个油田金龟婿的,是个相貌平平的化验员王日英。

要说这姑娘有什么过人之处,大概就是她从来不在王德民画图纸的时候打扰他,每次送饭都轻手轻脚放在门口。

有次井上设备出故障,她愣是在实验室守了三天三夜,帮王德民测了上百组数据,就这么着,两个闷头搞技术的人慢慢走到了一块。

八十年代大庆油田遇上大麻烦,地下压力不够,抽上来的都是水掺着油。

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这类油田该报废了,可他偏不信邪,带着团队搞出个"化学驱三次采油"的新招数,往地下注入特殊药剂,愣是从石头缝里又榨出20%的原油。

而他这辈子最得意的,可不是那些国际大奖,有回接受采访,他摸着胸前的"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纪念章说:"当年那些觉得我吃不了苦的工友,后来都管我叫'铁人第二',这话比什么奖章都金贵。"

此话不假,九十年代那会儿,六十多岁的他还天天往钻井平台上跑,年轻人爬铁架子的速度都赶不上他。

新世纪刚开始那阵,外国石油公司开出天价年薪挖人,他倒好,转头把攒了半辈子的技术资料全捐给国家了。

他说:"我这身本事是在大庆油田练出来的,要带走也得留在这黑土地上。"这话说的实在,就像他研发的那些技术,实实在在让中国石油多挺了二十年。

如今在大庆油田展览馆里,他年轻时的照片还挂在显眼位置,照片里那个英俊的混血青年,身后是望不到头的抽油机。

从被清华北大拒之门外的混血学生,到让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的"驱油王",他这辈子就像他研究的地下油层,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内里却藏着惊人的能量。

0 阅读:207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