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各区别名字的由来 滁州市 因滁水而得名。滁水古称涂水,涂水中游的一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5-17 12:17:10

滁州市各区别名字的由来 滁州市 因滁水而得名。滁水古称涂水,涂水中游的一段称涂中。涂在古汉语与除同音,久而久之,以滁字代替了涂字,公元583年,隋首设滁州。1992年,设立地级滁州市。 1:南谯区 东晋以前,“谯”指的是毫州方圆左右的地区。五胡乱华之后,北方居民大量迁居南方,有一部分北方民众来到了今天南谯区一带居住生活,东晋在此地新建了一个县,也称谯州。 刘宋时,为了同北方的谯州区别,改此地为“南谯州”。1992年设立南谯区。 2:琅琊区 因其境内有琅琊山和琅琊乡而得名。而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名扬天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合肥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又是安徽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历史名人皆在此任职生活过,其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名传千古,成为了滁州市最好的历史名片。 滁州市地貌以丘陵和岗地为主,其中琅琊山森林公园,皇甫山森林公园,池杉湖湿地公园等都是极负盛名的风景旅游区。 3:天长市 唐玄宗即位后,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天宝元年(742年),割江都,六合,高邮各一部设立千秋县。 天宝七年,奸相李林甫为了迎合唐玄宗,建议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改千秋县为天长县,玄宗准奏。1992年撤县设市。 天长市地形岗丘与平原比例为1:2,农业,仪表仪器业为其的主导产业。 天长市经济发达,在安徽省的县域经济中,名列第四,经济增速名列第二。 4:明光市 因朱元璋生于此,明太祖有诗云:“衔山抱水景物菁,凤枝龙脉九州屏。春风萧夜化铁马,明光钦赐宝地名”。故名。 洪武初年即开埠,清康熙年间,明光镇已为商埠,津浦路通车后更加繁荣。建国初,设明光市,后改明光镇,1994年复设明光市。 明光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女山地质公园、南湖公园、八岭湖生态旅游区等著名的景点。 5:定远县 南朝梁武帝时,首设定远县,寓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 南北朝时,定远处于北魏与梁的战争前线,公元524年,梁将曹世宗攻占北魏西曲阳城,在此设定远郡定远县。 定远县地形以丘陵和波状平原为主,农业发达。为全国粮食百强县之一。 池河太平桥,定远古城为其著名景点,凉亭锣鼓,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6:全椒县 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建立了古椒国,春秋时期,楚国灭椒,称其地为椒邑,汉时椒邑为全氏聚居地,西汉首设全椒县。 全椒县是中国的“千年古县",还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碧根果之都。 全椒县文风兴盛。名人辈出。《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佛家名僧憨山大师,都是全椒县人。 7:来安县 来安河古称来安水。来安水温顺如羊,滋润养活了两岸的人民。秦统一后,在此置建阳县。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璟以来安水为名,首设来安县。沿袭一千余年。 来安县交通便捷,位于南京都市圈1小时的核心区,104国道纵贯南北,312省道连通东西。来安县以工,农二条腿阔步迈进,经济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来安县文化兼具维扬文化,两淮文化及秦淮文化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8:凤阳县 古称钟离,因其位于凤凰山之南,故名凤阳。明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同时割临淮县的四乡(太平,清洛,广德,永丰)设凤阳县。 凤阳县北部地势平坦,有益于农业生产。凤阳县经济发达,居滁州市第二位,全省第12位。 凤阳县是明太祖的故乡,明皇陵石刻及明中都皇故城,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阳县文化灿烂,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凤阳龙凤画等都是驰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14
丁仪聊趣事社会

丁仪聊趣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