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前往我国台湾的

百年战争录 2025-05-17 14:23:11

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前往我国台湾的飞机。后来,我国多次邀请张大千回归,他始终无动于衷,继续自己的环球之旅!

张大千绝对算是艺术界的顶级争议人物。

有些人因他泼墨山水的旷世造诣而敬重喜欢他。

也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他这种风流多情的人,配不上大家的尊敬。

这争议多年未盖棺定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轻易敲定张大千的一生。

只能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自洽就好。

其实站在“上帝视角”来纵观张大千的人生。

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那就是1949年。

这一年之前的张大千,一直过着脱俗的艺术人生。

将自己所有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挥洒笔墨才情中去。

从山水、人物,到古人风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张大千的临摹下,简直就像活了一般。

也正是一幅幅佳作的问世,让世人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大师感到由衷梦幻的赞叹。

但要说张大千让世人“瞳孔地震”的事情,当属他临摹的敦煌壁画。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有时间,大批画家也同样可以临摹。

事实才是硬道理。

时间回溯到1940年,张大千跋山涉水抵达敦煌。

第一时间,他便扎根到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中。

1941年的张大千,卖掉自己无数的字画来支持自己的敦煌临摹。

就拿画布来说,张大千所使用的可不是一般的缝布。

而是专门请来塔尔寺的五位喇嘛,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天衣无缝画布。

除此之外,这画布还历经羊皮熬浆、生熟石膏和鹅卵石打磨等多种材料和工序的加工。

众所周知敦煌四周都是大漠,吃穿紧张先不说,那洞内的光线就是很大的问题。

你敢想张大千为了这笔画,竟然追着太阳跑。

白天八九点急速临摹,午后没有太阳则提灯点烛,在微光中临摹。

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起身细察。

可以说,那几年的张大千,简直没有了当初娶妻纳妾、风流潇洒的轻松劲儿。

当然,也正是这样,才能让“面壁敦煌”跳跃在画布上。

1943年10月,张大千终于完成自己呕心沥血临摹的276幅壁画。

以及20万字的《敦煌石室记》。

返回重庆的他,第一时间便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张大千的临摹壁画一经问世,便震惊了整个世界。

无数人高呼张大千简直就是“艺术界最闪耀的明珠”。

但这样的生活与荣耀没有持续多久,他便走进自己居无定所的后半生。

1949年,国民党败退后纷纷逃亡我国台湾。

张大千得知消息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争取到了3张机票。

第一时间,张大千没有想着带走自己的金银。

而是一门心思开始整理自己的毕生收藏与大作。

拎着几个大箱子,张大千带着四夫人徐雯波和3岁的女儿终于抵达机场。

未曾想,那飞机竟然面临超重。

就在张大千看着自己几大箱敦煌临摹壁画手足无措之际,教育部长杭立武站了出来。

他深知这些壁画的价值不菲,于是立马将自己的20两黄金丢下飞机。

但其实杭立武当时也给张大千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必须将这些珍藏捐给故宫博物院。

直到张大千答应下来,他才终于坐上了这趟前往台湾省的飞机。

本以为张大千落地台湾后,会定居且捐出敦煌临摹。

可从现实来看,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台湾,而是直接飞往阿根廷。

在阿根廷的张大千开始到处展览自己的作品。

直到1956年,他直接在南美洲创立八德园。

这也标志着他正式进军西方艺术界。

紧接着,张大千便带着自己的画展踏足日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巴黎博物馆的展出邀请。

此后,张大千便带着自己的临摹佳作先后在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展出。

“东方大师”张大千的名号,很快传到了毕加索的耳朵里。

两人不仅见面,而且相谈甚欢。

这件事情也被西方媒体直接称为“中西方艺术的高峰会晤”。

1969年,张大千才兑现承诺,将画作捐给故宫博物院。

一直到他晚年定居我国台湾。

这期间其实国家多次请他回归,但张大千通通没有做出回应。

可他却将自己的敦煌临摹稿捐给了国家。

随后周总理还亲自为他颁发4万元奖金。

直到1983年,85岁的张大千在台北荣总医院病逝。

一代画作大家落幕!

0 阅读:150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