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刘亚楼走进中南海汇报工作,毛主席盯着他那身打着补丁的军装,眉头一皱,

潮咖聚星光 2025-05-18 11:53:48

1951年,刘亚楼走进中南海汇报工作,毛主席盯着他那身打着补丁的军装,眉头一皱,几句话说着家事,刘亚楼忽然提起妻子在自学知识。 他语气平静,却透露出一丝无奈:“她得有点本事,哪天我要是先走,也能活下去。”毛主席听完,眼圈一下红了,声音提高:“你别说这个话,我还在这儿,你不能先走!”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在屋子里,也钉进了刘亚楼的心里。 刘亚楼是个拼命三郎,从组建空军开始,几乎就没休息过,他住在北京阜外医院附近,凌晨两三点才睡,天亮就起来办公。 1949年接到组建空军的任务时,他两眼一抹黑,没当过飞行员,不懂技术,更没航空背景,可他答应得干脆:“我干!”毛主席就看中他这个人,雷厉风行,不藏着掖着。 刚开始,空军什么都没有,连飞机都得靠缴获的残次品拼凑,刘亚楼亲自挑飞行员,亲自选教官,跑遍全国。 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茶缸不离手,烟一根接一根,别人劝他慢点,他说:“国家着急,空军得赶快成型。” 他自己清楚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肝区隐隐作痛,但他一句不提,秘书记得有几次他疼得出虚汗,刘亚楼咬牙坚持,一根热毛巾敷着肚子继续工作。 到了1951年,空军初见规模,他去见毛主席时,原是谈军务,后来就聊起了家。 毛主席问:“你夫人怎么样?”刘亚楼一愣,说她在自学点东西,毕竟他是军人,命悬一线。“我走了,她得养活自己。” 话一出口,毛主席脸色一变,把茶杯放下,说:“不许你说这话,我在,你就不能先走。” 屋里一阵沉默,刘亚楼没再接话,毛主席走过来,摸了摸他军装上磨白的肩膀补丁,叹了口气,说:“给你换身衣服吧。”刘亚楼谢过,但说衣服留给飞行员,他不急。 这段对话后来是刘亚楼的妻子翟云英回忆的,她说毛主席那天眼睛红了,拍着刘亚楼的背,一直重复:“你得活着,咱们还得干事。”这是毛主席说得最重的一次,他怕失去这员大将。 那几年,刘亚楼的身体越来越差,肝功能检查结果一次比一次糟,医生看报告,肝酶高得吓人。 他还是不肯休息,军委每月开会,他必到,飞行员牺牲了,他亲自去吊唁;新航校开学,他自己讲课。 毛主席也注意到了,多次在会上点名让他注意身体。 一次散会,毛主席单独叫住他:“你看你脸都黄了,休息一下吧。”刘亚楼笑笑,说:“不碍事,干完这阵再说。” 到了1964年,他随代表团出访巴基斯坦,途中心口疼得不行,临时改航回国,一查,是肝癌晚期。 毛主席知道后,批示“全力救治”,让周总理安排最好的专家,病情对外绝对保密。 病床上,刘亚楼拿着空军教材让秘书整理,还特意叮嘱:“这本教材编完了,给我放到墓前。” 他没撑太久,1965年5月7日凌晨走的,55岁。当天清晨,毛主席听到消息,坐了很久没说话,后来,他对身边人说:“亚楼走得太早了。”又重复了一句:“太早了。” 刘亚楼去世后,毛主席亲自批示以大将规格安葬,遗体放在中山公园中山堂,这是极少数非元帅级将领享有的待遇。 几个月后,空军总部在刘亚楼墓前立下纪念碑,碑文是他亲自留下的教材序言。 有人说,他是用命把空军推上天的,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空军刚上阵,他指挥新飞行员迎战美国王牌部队,硬生生打掉美军不可一世的气焰。 周总理看完战报,拍桌子笑着说:“亚楼这回,真是一飞冲天。” 直到毛主席晚年,还时常提起他,一次在接见部队干部时,他说:“要是亚楼还在,空军早就不一样了。”说完,点了一支烟,一言不发。 参考资料: 翟云英回忆录:《亚楼同志的故事》,载于《当代中国军事人物回忆录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0 阅读:100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