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重庆一法专业的学生在餐馆吃完饭后,原本207.8元的费用,饭店竟收

子焓 2025-05-19 10:35:53

“倒反天罡!”重庆一法专业的学生在餐馆吃完饭后,原本207.8元的费用,饭店竟收取了208元,“反向抹零”的操作让学生无法容忍,于是直接向相关部门举报,市监所介入后,店家退回0.2元,并已作出整改,网友:不是差那几毛钱,就是膈应得慌! 2025年5月14日晚,重庆大学城的晚风带着麻辣小面的香气钻进"渝味江湖菜"餐馆,22岁的法学生张恪和同学聚餐结束,接过老板递来的账单时,钢化膜反光中"208元"的数字格外刺眼——菜单明细合计207.8元,小数点后两位被悄然进位,他摸着法学院校徽的金属边框,想起《价格法》课程上老师反复强调的"明码标价原则"。 "老板,零头该是抹掉,怎么还往上加?"张恪举起手机里的计算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与菜单逐项吻合。 穿围裙的老板娘擦着桌子笑道:"四舍五入嘛,两毛钱零头收整,大家都方便。" 这句话像根刺扎进张恪的专业敏感区:"方便?您这是反向抹零,属于价格欺诈。" 邻桌食客的目光纷纷聚焦,有人掏出手机拍摄,老板娘的笑脸瞬间凝固。 当晚十点,张恪在"全国12315平台"提交举报材料,附件里是清晰的账单照片、消费小票复印件,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13条的标注截图。 他特意在举报信里写道:"作为法学专业学生,我深知每笔0.2元的溢价,累积起来可能构成系统性侵权。" 发送前,他给民事诉讼法老师发去消息:"这算不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惩罚性赔偿情形?" 48小时后,沙坪坝区市监所的执法人员敲响餐馆大门,老板娘指着收银系统辩解:"系统默认四舍五入,我们不是故意的。" 执法人员调出近30天的交易记录,发现237笔消费中,201笔存在0.1-0.9元的"向上取整",累计多收金额41.3元。 张恪接到回访电话时,正坐在宪法学课堂上,笔尖在笔记本划出重点:"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 5月17日,"渝味江湖菜"门口贴上蓝底白字的整改通知,张恪再次光顾时,发现账单下方多了行小字:"根据《价格法》第14条,本店已取消四舍五入收费,精确到分位。" 老板娘递来的小票上,207.8元的金额后跟着二维码,支持分位支付,她苦笑着坦言:"换了新收银系统,麻烦是麻烦,但再也不怕举报了。" 事件在法学论坛引发热议,有学生晒出各地餐馆的"抹零惯例":有的四舍五入,有的直接舍去,像这种"反向抹零"实属罕见。 这起事件与2022年成都"包子铺正向抹零"事件形成有趣对照:某包子铺将10.7元餐费抹为10元,被消费者举报"损害经营者利益",最终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规范收费。 两起事件虽方向相反,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 1、价格标注的法定要求:无论"抹零"还是"进位",未经消费者同意的价格变动均违反《价格法》第13条"明码标价应当准确"的规定; 2、消费者的选择权边界:抹零本质是价格优惠,而反向抹零是擅自加价,前者可倡导,后者必禁止; 3、法治意识的代际差异:年轻消费者对价格细节的敏感,倒逼经营者从"习惯做法"转向"规则意识"。 国家市监总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价格欺诈"投诉中,18-25岁消费者占比达41%,其中涉及小数点后金额争议的案件,90%发生在个体工商户,反映出年轻群体对公平交易的更高诉求。 从《价格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事件呈现三重法律维度: 1、标价规则的刚性约束 第14条第4款明确禁止"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反向抹零虽金额微小,但构成价格欺诈的主观故意; 2、消费者的知情与选择权 第8条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的真实价格,第9条赋予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餐馆未提前告知的进位收费,实质剥夺了这两项权利; 3、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7条,若查证存在故意加价,可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本案中因及时整改且金额较小,市监部门依法作出警告并责令退款。 任何对规则的漠视,无论金额大小,都可能成为侵权的开端,而每个普通人的较真,都是在为法治社会投下信任的一票——因为我们深知,当小数点后的权利得到尊重,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上游新闻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