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瑟找到李宗仁,愤怒道:“我一再强调乘胜追击日军,你为何不动?”
1938年春天,台儿庄战役在山东南部打响。这仗是徐州会战里的一块硬骨头,关系到津浦铁路的命脉。日军想通过台儿庄,直扑徐州,把华东这块地一口吞下。李宗仁带着第五战区的部队,硬是把日军拖进巷战,靠着人多势众和地形优势,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4月初,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歼敌上万,愣是把日军赶出了台儿庄。
这场胜利可不是小打小闹。自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一直被日军压着打,士气低得不行。台儿庄这一仗,就像一针强心剂,全国上下都沸腾了,连外国报纸都争着报道。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李宗仁却没按常理出牌,没追着日军打。这让法肯豪森急了眼。
法肯豪森是德国派来的军事顾问,1935年就到中国帮着整军。他不是个花架子,懂战略,会打仗,台儿庄战役里也出了不少力。他眼瞅着中国军队好不容易占了上风,日军被打得七零八落,按他的想法,这时候不追击,更待何时?在欧洲战场上,乘胜追击可是基本操作,错过机会就等于放虎归山。
可李宗仁不这么看。他知道自己手里这副牌有多烂,仗打赢了不假,但部队也快拼光了。法肯豪森急归急,可他毕竟是外人,不用扛着几十万大军的生死。李宗仁得算大账,不能光顾着眼前这点便宜。
李宗仁不追击,不是他不想打,而是不能打。先说部队状况,台儿庄战役打得太惨烈了。29万大军,死伤五六万,孙连仲的三十一师几乎全没了。活下来的兵,个个累得像散了架,枪里子弹都不够数。再往前追,拿什么跟日军拼命?
再说战场形势,日军在台儿庄吃了亏,可实力没伤筋动骨。北边,青岛方向的日军正增援过来;南边,蒙城那边炮声都听得见。蒋介石还从全国调了60万部队往徐州挤,这么多兵堆一块,补给都跟不上,更别说追击了。万一追过头,被日军反咬一口,那就不是丢面子的事,是要丢命的。
最后,补给这关就过不去。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家底薄得可怜。台儿庄打完,弹药粮食都见底了,川军连刺刀都凑不齐,汤恩伯的装甲车也只能停在铁轨上喘气。这时候追击,等于拿士兵的命去赌,李宗仁赌不起。
李宗仁这步棋,当时不少人看不懂。有人觉得好不容易赢一回,不趁热打铁太可惜了。法肯豪森的想法也有道理,追击确实能让日军更疼。可战争不是玩游戏,输了不能重来。李宗仁得保住这点家底,为后面留条路。
事实证明,他没赌错。5月,日军卷土重来,徐州会战开打。李宗仁带着部队顶住压力,最后突围成功,把主力保住了。如果当初真追击了,八成得被日军包了饺子,连翻盘的机会都没了。台儿庄的胜利,加上这谨慎一招,给抗战拖出了时间,也给军民攒下了信心。
法肯豪森没多久就回国了。1938年5月,德国跟日本走得近,他被召回去,后来管过比利时。战后因为战争罪蹲了几年牢,50年代放出来,晚年低调去世。李宗仁呢,抗战后混进政治圈,当过代总统,后来跑美国待了十几年。60年代,他突然回国,在北京安了家,1969年走了。
冬草夏虫不语冰
要不是张冲率滇军死守禹王山,李麾下几十万大军会被鬼子包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