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金庸想去探访青城山,却被严词拒绝,禁止他上山参拜,掌门人说:“青城山不欢迎你!” 后来,金庸再次来访,掌门人更是直接放话出来:“金庸一日不道歉,就别想来!” 2004 年 9 月 26 日,青城山山门处,80 岁的金庸在助手搀扶下稳步走来。眼前,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率一众弟子相迎,36 名弟子摆出青城北斗七星剑阵,剑影闪烁,行抱拳礼,尽显庄重。金庸与刘绥滨目光交汇,亲切握手,随后,金庸在众人陪伴下,踏入这充满神秘与传说的青城山。 时光回溯到多年前,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风靡全球。书中,青城派掌门余沧海贪婪、残忍,为夺《辟邪剑谱》,率弟子血洗福威镖局,其四大弟子也被刻画得卑鄙无耻,“青城四兽” 之名令人不齿,青城派在读者心中沦为彻头彻尾的反派。随着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热播,更多观众将虚构与现实混淆,现实中的青城山青城派也被抹黑,无辜承受诸多恶评与误解。 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对此深感困扰。青城山作为道教圣地,青城派传承千年,秉持着独特的道家文化与武术精神,却因小说形象受损。刘绥滨认为,金庸的描写虽为虚构,却对现实中的青城派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甚至可视为诽谤。 这种情绪不断累积,当 2003 年金庸表达拜访青城山的意愿时,刘绥滨直接拒绝,声称金庸若不道歉,便别想登上青城山。消息传出,舆论哗然,网友分成两派,一派指责青城派小题大做,认为若无金庸,青城山和青城派不会如此出名;另一派则支持青城派,觉得金庸应考虑作品对现实的影响。 面对争议,金庸陷入沉思。他意识到,因自己对青城山和青城派了解有限,创作时仅凭想象与间接资料,确实造成了误解。为化解矛盾,金庸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刘绥滨,诚恳致歉,表示若有机会再版小说,定会修改对青城派的描写。刘绥滨被金庸的诚意打动,接受了道歉,并积极安排金庸到访青城山。 2004 年,金庸终于踏上青城山。他在山中参观道观,感受道教文化,观看青城派武术表演,对青城派的武术和文化有了全新认识。他感慨青城派武术的精妙,挥毫写下 “青城太极拳剑,既养生保健,亦系实用武术”,肯定了青城派武术的价值。同时,金庸再次向刘绥滨表达歉意,为曾经的 “污名化” 描写致歉。刘绥滨则回应,虽小说带来负面影响,但也让更多人知晓青城派,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门派传播。 此后,金庸与刘绥滨结为好友,两人常交流武侠文化与武术见解。这场跨越小说与现实的 “江湖恩怨”,最终以和解落幕,成为一段佳话,也为文化创作与现实传承的和谐共处提供了范例。 信源: 走近青城派:摆下剑阵迎金庸,传承太极促和平——人民网
2003年,金庸想去探访青城山,却被严词拒绝,禁止他上山参拜,掌门人说:“青城山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5-19 16:53: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