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为了给伤员治伤,16岁小战士跑到了地主家,请求地主给些药品,却遭拒,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20 13:01:12

1943年,为了给伤员治伤,16岁小战士跑到了地主家,请求地主给些药品,却遭拒,小战士大怒,说:“既如此,伤员就留在你家吧!”

1943年深秋,山东临邑县。

小战士宋安温攥紧磨破的竹篮,篮底的磺胺粉三天前已用完,灰布下只躺着半卷带血的绷带。他仰头望着青砖宅院,门楣 “积善堂” 匾额字迹模糊,却仍显气派。

“大爷,行行好,伤员伤口化脓了……” 宋安温带着山东腔,鼻尖冻得通红。

门里中年地主王福贵斜靠太师椅,水烟袋咕噜作响:“小娃娃,不是我心狠,皇军三天两头查户,上个月西庄老李头送草药,全家被拖到炮楼前……”

话未说完,里屋传来伤员呻吟 —— 司务长陈广林眼伤恶化,溃烂的眼窝渗着脓血。

宋安温掀开破布,露出篮子里沾着红汞的镊子:“血都发黑了!再不给药,人就烂在你家炕上!”

王福贵胖脸抽搐,目光扫过院角三具简易担架,上面伤员有的断腿,有的肚子缠着渗血的布团。

“人都留在这儿,” 宋安温提高嗓门,“皇军来了,就说你窝藏八路伤员!”

七天前,大队部煤油灯下,指导员往宋安温腰间塞了颗手榴弹:“你扮走亲戚的娃,百姓信得过。” 这个参军四年的少年卫生兵,早把止血钳用法烂熟于心。

出发时,竹篮塞满磺胺粉、红汞水、绷带,篮底垫着晒干的艾草,能掩药味、驱蚊。

可第一站胡家庄就碰壁。村口王大爷抱柴火后退:“小同志,不是不帮,上个月保长带皇军搜家,锅底都撬开……”

直到宋安温在农家院墙上发现半片带血纱布,顺着晾衣绳找到西厢房,听见熟悉的咳嗽声 —— 司务长陈广林正用破碗接眼眶流出的脓。

“是安温吗?” 陈广林摸索着抓住他的手,腕子上的日本军表链硌人。这表是去年反扫荡从鬼子中队长手上缴获的。

村民看见伤员的灰布军装,看见宋安温翻出的急救包,眉头渐展。

三天里,十七个伤员被这个少年卫生兵逐个找到。

最险是在吕家屯。

街角撞见三个伪军,宋安温迅速把篮子扣在粪堆上,掏出窝头啃起来。窝头渣掉在补丁衣服上。“小兔崽子,干啥呢?”

伪军刺刀抵住他胸口。宋安温举着窝头:“找俺舅拿红薯。”

腥臭味让伪军皱眉,踢了踢粪堆没动静,骂骂咧咧走开。

夜色笼罩,宋安温扒开粪堆。急救包外层艾草被踩烂,药品完好。

破窑里,伤员老张的腿上爬满蛆虫,正用玉米叶敷伤。宋安温攥紧镊子夹出蛆虫,搪瓷碗里发出轻响。

红汞水碰到伤口时,老张浑身发抖 —— 裤腿已和皮肉粘在一起,他咬着牙扯开布片。

这样的场景在七个村庄重复。

宋安温有了经验:见门口晒带血布片,就到后窗学三声布谷鸟叫;遇警惕村民,掀开衣角露出绣着 “八路” 的汗衫 —— 卫生队王大姐连夜绣的。

到王家屯时,篮子药品见底,三个重伤员情况危急:司务长眼伤发炎,老张腿烂得见骨,小李腹部弹片流脓。

王福贵宅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宋安温蹲在柴垛后,见长工挑水进厨房,想起司务长的话:“地主怕担责任,得让他知道帮不帮都脱不了干系。”

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榴弹 —— 指导员硬塞的,说 “遇到危险拉弦,命比伤员重要”。

但他没打算用。他搀着司务长挪到门前,故意让老张断腿拖在地上,血痕在青石板上蜿蜒。

王福贵看见三个气息奄奄的伤员躺在门洞里,听见宋安温说 “明天皇军查岗”,胖脸冒冷汗。

“给药,今晚就走;不给,就留伤员,说你是联络人。”

里屋传来太太的尖叫,王福贵手发抖。他想起邻村地主因 “通共” 被日军杀害的事,额角冒出冷汗。眼前少年虽矮,眼里的狠劲却让他心悸。

“我给!” 王福贵打开西厢房暗格,里面有磺胺粉、消炎膏,还有几支盘尼西林。

宋安温看见墙角的白布,想起伤员的血衣:“大爷,再给几匹布,换身衣裳,免得被皇军看出破绽。”

第一缕阳光爬上屋檐时,宋安温已给伤员换好干净衣裳。

王福贵不仅送了药品、布匹,还牵出毛驴 —— 怕伤员走得慢被日军追上。

“小同志,” 他搓着胖手,声音讨好,“跟队伍说,我拥护抗日……”

宋安温没空理他,盘算着路程:济阳还有八十里,三道封锁线,好在有王福贵的拜帖当 “通行证”。

他把盘尼西林裹在棉袄里,那是给同岁伤员小李的,腹部弹片需尽快消炎。

队伍出发,王福贵望着远去的身影,发现少年棉袄下摆露出半截红布 —— 八路军伤员的袖标。

他一拍大腿,意识到被算计:就算告发,自己窝藏伤员、送药的事也脱不了干系。转念一想,日军败退,帮八路军或许是长远之计……

半个月后,济阳县后方休养所。所长见宋安温磨破的鞋底、补丁棉袄,怀里完好的药品,眼眶发红。

这个十六岁少年,用机智勇敢在敌占区开出一条生命通道。

他不知道,王福贵后来主动开粮仓送粮,逢人就说:“那小八路,比连长还有胆识……”

带血的纱布、磨破的竹篮,记录着少年的足迹。抗战的胜利,从来不是一人之力,而是千万个 “宋安温” 用热血织就的奇迹。

0 阅读:75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