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沈阳,一对母子赶飞机去考公,母亲为了省钱,非要坐公交去机场,结果到了机场,却发现已经晚点,母亲当场用力地磕头,一边歇斯底里地哭喊:哎呀,不让登机啊,耽误孩子考试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发生在沈阳,一对母子原本要飞深圳去参加公务员考试,结果因为“打不打车”这点事儿,考试泡汤了。起因很简单,儿子李先生担心时间紧张,提议打车去机场,母亲却为了省几十块钱,坚持坐公交。母亲非常有信心地说:“赶得上!”但现实啪啪打脸——他们到机场的时候,值机刚好截止,一分钟不差,就是那一分钟,飞机没上去,考试没赶上,机会直接没了。
这还没完,母亲当场情绪崩了,在机场一边哭一边闹,甚至还苦苦哀求工作人员“通融一下”,但人家工作人员很明确地说:不行。这不是你哭一下就能解决的事儿。飞机起飞有严格时间规定,错过就是错过,机场不是你家客厅,说飞就飞。就这一幕在网上一曝光,网友瞬间炸锅,大多数人站机场一边,觉得母子二人这是典型的“自己作的,自己买单”。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不尊重规则、不尊重现实。航空公司明确规定,国内航班值机是要在起飞前30到60分钟截止的,不是临时起意的事儿,也不是“赶巧就能搭上的车”。人家不是针对你,也不是不讲人情,是整个航空系统为了安全和效率必须这样运行。一分钟也是晚了,没啥可争的。值机不是吃面条,不是你进店说来一碗,人家就立马能给你下。
咱们再来扒一扒责任到底在谁。首先,母亲这操作确实有点“为了节省而节省”,几十块钱的打车费换来一次可能改变人生的考试机会,这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再看儿子,成年男子了,知道公务员考试多重要,却在关键时刻没有拍板的勇气,说实话,有点窝囊。明知有风险,还不坚持自己的判断,只会跟着妈妈走,最终两人一起“错过”。说难听点,这是母子俩一起把机会亲手送走的。
这里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挺扎心的。很多家庭,尤其是传统家庭,一到大事还是“妈妈说了算”。孩子都成年了,依然凡事听家长,自己不做判断。这种模式放在生活琐事上可能没啥,但涉及到考试、工作、人生抉择,就真的是“一步错、步步错”。我们不是说要跟父母对着干,而是关键时刻要有主见,该坚持的底线就不能退。
这事出来之后,不少网友也在反思:我们是不是太多时候,忽略了“规则”两个字。有些人觉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通融”一下,但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哭靠闹来解决。飞机不等人、考试不等人,错了就是错了,这种“刚性规则”正是维持社会高效运行的基础。
同时也得提醒大家:重大事情前,别再“掐点出发”。提前规划,预留时间,这不是谨慎,是对自己负责。你永远无法预测路上会不会堵车、地铁会不会故障、天气会不会突变,但你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而不是在车上掐着表算时间,到机场一看,“完了,迟了”。
还有一点很现实:有些“省钱”真的不值得。几十块打车费你省下了,但换来的可能是几万块的公务员工资、一个稳定职业的机会、甚至是彻底改变生活轨迹的一次人生跳板。谁都不反对理性消费,但得看场合。节俭如果脱离了实际,只会变成“假聪明”,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最后,那种出了事就“坐地痛哭”、情绪崩溃的处理方式,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生活不是连续剧,没人会因为你哭就改规则。真正成熟的人,在面对突发问题时,是尽快冷静下来想解决办法,而不是“情绪爆炸”去求可怜。哭解决不了问题,规划、责任、规则意识才是打通人生关键路口的通行证。
这次的错过,是制度给他们上的一课,更是生活狠狠抽过来的巴掌。希望所有准备考试、面试、出差、甚至旅行的人都能从中长点记性:别拿“也许来得及”去赌一个“可能再也回不来的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有时间观念、有责任意识的人。别再用几块钱、几分钟去挑战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了,那代价,远比你想象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