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看瑞典就懂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吊打美国,靠卖军火躺着数钱,街上安全得能让孩子随便撒欢。结果现在满大街难民扎堆,本地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你猜怎么着?全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三十年前,这个北欧国家富得流油,人均GDP一度超过美国,军工巨头萨博的战斗机和装甲车畅销全球,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街头连晚上都不用锁门,家长敢让孩子独自在公园玩到天黑。
可如今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里到处是难民搭的帐篷,马尔默的市中心每到周末就枪声不断,本地人晚上十点后根本不敢出门——这一切,全是瑞典自己“作”出来的。
事情得从2013年说起。当时瑞典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到连麦当劳都招不到人。
政府一拍脑袋,出台了《难民法案》,宣布对所有叙利亚难民敞开大门,不仅提供免费住房、医疗和每月5000元人民币的补贴,还承诺两年内给永久居留权。
政策一出,欧洲的难民像潮水一样涌来,2015年一年就接收了16.3万人,相当于在一个地级市塞进了整个冰岛的人口。
可瑞典政府完全没考虑过自己的承受能力。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住房本来就紧张,突然涌入的难民直接把房租炒高了30%,本地年轻人被迫搬到百公里外的郊区。
更要命的是,这些难民大多来自战乱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小学水平,根本无法适应瑞典的高科技产业。
政府花了几十亿克朗搞职业培训,结果80%的难民连瑞典语初级考试都通不过,只能靠吃福利过日子。
很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在马尔默的罗森加德区,难民聚集区变成了犯罪天堂。2016年一场音乐会后,短短两小时内发生了40多起性侵案件,受害者最小的只有12岁。
警方调查发现,作案者几乎全是18-25岁的难民青年,他们从小在战火中长大,根本没有法治观念。
更讽刺的是,瑞典政府为了“政治正确”,居然要求媒体报道时不能提犯罪者的移民身份,导致本地居民误以为是瑞典人干的,种族矛盾彻底激化。
这还不算完。瑞典的高福利体系被难民彻底拖垮了。一个四口之家的难民每月能拿到2万克朗(约合1.4万人民币)的补贴,比本地普通工人的税后收入还高。
2024年的数据显示,瑞典用于难民的开支已经占到财政预算的18%,不得不削减老年人的养老金和儿童医疗补贴。
更可笑的是,政府为了鼓励难民“自愿离境”,居然推出了35万克朗(约合24万人民币)的遣返奖金,结果去年只有1个人申请——难民们宁可在瑞典吃福利,也不愿回战乱的祖国。
最让人无语的是瑞典政府的应对措施。面对犯罪率飙升,他们不是加强治安,而是把警察的工作重心改成了“多元文化培训”。
在斯德哥尔摩的某些难民区,警察巡逻时必须带翻译,遇到纠纷要先进行“文化敏感性评估”,导致出警时间比以前慢了三倍。
更荒诞的是,政府居然拨款20亿克朗在难民区建清真寺和文化中心,却没钱修缮本地社区的公立学校。
如今的瑞典,早已不是那个让人向往的“童话王国”。在哥德堡的某些街区,黑帮用AK47火拼的场景比电影还刺激;在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难民们搭的帐篷连成一片,散发的恶臭让本地人绕道而行。曾经最安全的国家,现在强奸案发生率全球第一,每10万女性中就有73人遭遇性侵。
更讽刺的是,瑞典政府还在死鸭子嘴硬,坚持声称“多元文化是我们的优势”,可老百姓用脚投票——2024年的数据显示,瑞典首次出现移民净流出,超过10万本地人选择移居德国、丹麦等国。
瑞典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放弃常识,为了虚幻的道德优越感牺牲国民利益,最终只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笑话。当斯德哥尔摩的街头再次响起枪声时,不知道那些制定政策的政客们,会不会想起三十年前那个安宁富足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