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日本死咬着钓鱼岛不放,动不动就挑衅中国,为什么现在安静了?其实很简单,日本的沉默并非退让,而是被中国硬实力按在地上摩擦,疼得不敢吱声了。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已经形成铁壁合围。2023年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巡航352天,几乎全年无休。
2024年更是升级到每天都有舰艇在附近海域值守,必要时还会动用搭载76毫米舰炮的万吨级海警船,比如5901号未来可能配备直-8直升机,形成“海空联动”的立体管控。
相比之下,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无论是数量还是火力都处于劣势,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机龄老化,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威慑。
2025年5月,日本右翼分子驾驶民用飞机闯入钓鱼岛空域,中国海警仅用1分钟就派出直升机锁定目标,5分钟内迫使对方折返,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让日本明白,挑衅的代价已经高到无法承受。
而且,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2023年中日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日本35%的半导体原料依赖中国供应,近40%的进口商品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如果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玩火,中国只需在稀土出口、农产品关税等领域稍作调整,就能让日本经济伤筋动骨。
2024年日本政府发布的《通商白皮书》也承认,日本在笔记本电脑、空调、有机化学品等1406个品类上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这种深度依赖让日本不敢轻易撕破脸。
外交方面,中国通过多边机制和国际舆论争取到广泛支持。目前已有54国明确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而日本在国际上的支持却越来越少。
美国虽然在口头上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但实际行动中却处处留后手。2025年2月美日联合声明虽然重申这一点,但美国在菲律宾船只强闯黄岩岛时拒绝护航,暴露了盟友体系的脆弱性。
日本逐渐意识到,美国所谓的“支持”更多是口惠而实不至,真到关键时刻,自己很可能成为弃子。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法理和历史证据上占据绝对优势。明清航海图《顺风相送》明确标注钓鱼岛属于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也规定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
而日本所谓的“实际控制”完全是非法的,连美国在1971年“归还冲绳”时私自移交钓鱼岛行政权的行为,都被国际社会视为程序不合法。
中国通过法律、技术和外交的多维反制,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正如日本共同社所评论,当中国的回应是克制而反制是驱离时,谁拥有主导权已不言自明。
日本的沉默并非退让,而是对实力对比的清醒认知。中国海警的常态化巡航、海军的远洋能力提升、经济的深度绑定以及国际舆论的支持,共同构成了对日本的全方位压制。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再继续挑衅,无异于以卵击石。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钓鱼岛问题的主动权只会越来越牢固地掌握在中国手中。
暴风雨
日本现在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