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一位叫做肖玉璧的红军因为嫌弃官职太小,去找毛主席告状,在毛主席让他服

熹然说历史 2025-05-20 18:33:09

1940年,一位叫做肖玉璧的红军因为嫌弃官职太小,去找毛主席告状,在毛主席让他服从安排时,还显露自己在革命中受的伤,毛主席突然大怒,并说道:“我不识数!”这是怎么回事? 1941年寒冬,陕甘宁边区的一纸判决书让许多人震惊不已。一位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红军肖玉璧,因贪污公款3050元被判处死刑。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然而在物资极度匮乏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相当于普通人200多个月的收入——当时一个成年人每月的工资仅有几块钱。 消息传开后,肖玉璧害怕了。他紧急写下求情信,希望能借助昔日的战功获得宽恕。这封信通过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转交到了毛主席手中。 "肖玉璧贪了多少钱?"毛主席沉着脸问道。 林伯渠如实相告后,毛主席又问:"肖玉璧态度怎么样?" "他在信中求您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林伯渠回答。 面对这位曾经的革命英雄,毛主席只是叹了口气,随后提起了一个名叫黄克功的人,询问林伯渠是否还记得那个案件。1937年的黄克功案影响深远,林伯渠自然记忆犹新。 毛主席将手中的香烟掐灭,斩钉截铁地说:"和那次一样,我完全拥护法院的判决!" 就是这句话,决定了肖玉璧的命运。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判决前一年,这位红军战士还曾闯入毛主席的办公室,因不满自己的职务安排而激烈争辩。那是1940年的一天,肖玉璧怒气冲冲地来到毛主席面前,脸上写满了不服。 "主席,他们让我去当个什么税务局分局长,岂不是在欺负人嘛!"肖玉璧红着眼睛说道。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质问,毛主席先是一愣,但随即平静地解释这是组织的安排,需要服从。可肖玉璧不依不饶,在主席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革命功绩,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撩起衣服,指着身上布满的伤疤说:"主席,你看看我身上有多少伤疤。" 这一刻,毛主席脸色骤变,眼中闪过失望和愤怒。面对这位曾经英勇的战士此刻如此计较个人功劳的样子,他怒斥道:"不要给我看!我不识数!" 肖玉璧曾是战场上令人敬佩的英雄。有一次红军攻打县城时,面对敌军强大的火力,战士们士气低落。关键时刻,肖玉璧大喊一声:"火力掩护我!"随即跃出战壕,手持四颗手榴弹向城门冲去。爆炸声响起,他被气浪掀翻数米,全身血淋淋地倒在城下。他的壮举鼓舞了全体战士,红军一鼓作气攻下县城,并将他救了回来。 1940年9月,延安的一所简陋医院里,毛主席带着众人来看望受伤的战士们。角落里,一位骨瘦如柴、眼眶凹陷的战士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战士就是肖玉璧,曾经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红军英雄,如今却被营养不良折磨得只剩皮包骨。 "这位老红军战士是什么病啊?"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医生。 医生解释说,肖玉璧的伤已经基本痊愈,主要问题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样的情况几乎是每个伤员的常态。 了解情况后,毛主席深受触动。他走出医院,立刻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几乎是奢侈的决定:"你们每天去中央管理处取牛奶来,对于肖玉璧同志牛奶一定要跟上,直到他痊愈出院。" 在1940年的延安,一碗牛奶珍贵如金。当肖玉璧得知这是毛主席特意嘱咐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半个月后,毛主席再次前来看望,发现肖玉璧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但仍然虚弱。毛主席轻轻按住想要起身的肖玉璧,再次叮嘱医院要好好照顾他。 这份特殊的关怀,成为肖玉璧日后炫耀的资本,也埋下了他骄傲自大的种子。 不久后,身体恢复的肖玉璧出院了。出于对他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的考虑,组织安排他担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这个安排本是体贴之举——清涧县是肖玉璧的家乡,可以方便他照顾家人,而且工作强度不大,适合一个刚康复的伤员。 然而,肖玉璧却对此极为不满。他认为自己是毛主席两次亲自看望过的红军英雄,怎能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分局局长?他到处诉说不满,炫耀毛主席看望他的经历,试图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职位。 组织多次向他解释,都无济于事。肖玉璧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从一个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革命战士,变成了一个计较个人得失、不认真工作的消极分子。他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偷懒,甚至与共事的战友们发生争吵。 就在这样的心态下,一次偶然的机会,肖玉璧的幼时玩伴找上门来,希望借助他的职务便利帮助完成一笔生意,并递上一百元作为酬谢。尽管当时党内已有明文规定严禁贪污,但肖玉璧最终没能抵挡住诱惑,伸手接过了这笔钱。 一步错,步步错。就像赌博一样,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肖玉璧在贪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累计贪污了3050元。在当时,这笔钱足以震惊整个边区——一个普通家庭的月收入最多才15元。 当东窗事发,肖玉璧才真正明白,毛主席当年怒斥"我不识数"背后的深意。功劳再大,也不能成为腐败的护身符;战功再高,也抵不过原则底线。

0 阅读:16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