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新中国首位女将军衣锦还乡,村民热情接待,却也遇上了曾经毒打过自己的前夫,将军知道后托人带了句话,此人听后竟痛哭流涕。 1908年的湖南山村里,一个女婴在破旧茅屋中降生。 这个后来被称作李贞的姑娘,打从会走路就尝尽了人间苦涩。 六个姐妹挤在漏风的土坯房里,父亲在她刚会喊"爹"时就撒手人寰,母亲咬着牙把六岁的李贞送进古家当"养女"——说是养女,其实就是童养媳。 寒冬腊月里,小丫头踩着结冰的河岸洗全家衣裳,冻得通红的手指被棒槌磨出血泡。 古家少爷古顺天稍不顺心就抄起竹篾条,抽得李贞背上道道血痕。 灶台边总放着半碗剩饭,那是她没洗完三盆衣服的惩罚。 十六岁那年,她被按着头和古顺天成亲,喜烛刚灭就挨了顿拳脚,只因新郎官嫌她不会伺候人。 1926年,山外传来的革命春风吹进了浏阳河畔,几个穿灰布衫的年轻人来村里办夜校。 李贞躲在窗户根下听他们讲"妇女解放",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她偷偷剪了裹脚布,把绣花鞋换成草鞋,跟着宣传队走村串户。 那年冬天,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童养媳,成了浏阳地区妇联委员,还在红旗下宣了誓。 婆家听说她成了"共党分子",连夜写了休书撇清关系。 李贞摸着那张发黄的宣纸又哭又笑,十八年来头回觉着喘气都痛快。 她把休书揣进贴身的衣兜,跟着游击队钻进了幕阜山。腊月里的山风像刀子,这个瘦小的女人裹着单衣背伤员,脚底板磨得见了骨头。 有次为了救被俘的同志张启龙,游击队想了个绝招。 李贞抹上红胭脂,顶着红盖头坐在花轿里,二十多个汉子扮成送亲队伍。 城门口哨兵掀轿帘时,新娘子突然掏出盒子炮,吓得守军屁滚尿流。 这场"假结婚"救出了张启龙,也成就了真姻缘。可惜好景不长,肃反运动的风暴拆散了这对患难夫妻。 1934年秋天,李贞在湘赣省委遇到了留苏归来的甘泗淇。 这个戴眼镜的书生会讲马克思原话,教她认字读报,还帮她包扎伤口。 长征路上过草地时,李贞怀了身孕,饿得啃皮带也要省下炒面给伤员。 孩子生在雪山脚下,没哭两声就断了气,她用破军衣裹着埋了,抹把脸继续赶路。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周总理握着李贞的手说:"你是新中国头一位女将军,要给半边天争气啊!"金灿灿的将星别在领口,映得她眼角皱纹都在发亮。 两年后回老家探亲,听说古顺天躲在家里不敢见人,她托村支书捎话:"旧社会的账早翻篇了,咱们都该往前看。" 这话传到古顺天耳朵里,老家伙蹲在门槛上直抹泪。 乡亲眼瞅着当年挨打的童养媳,如今骑着枣红马、穿着将校呢回乡,个个竖大拇指。 李贞反倒跟乡亲们掏心窝子:"得谢古家,没那些苦日子逼着,我哪能走上革命道?" 1990年春天,82岁的女将军走完了传奇一生。 遗物里最值钱的是四枚勋章、三根金条——全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老家修路。 她睡过的硬板床用了三十年,补丁摞补丁的军大衣还挂在衣架上,仿佛随时准备出征。 信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开国将帅名录》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 湖南革命军事博物馆《李贞将军生平展陈资料》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