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

小史论过去 2025-05-20 19:48:30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两眼发光,有救了?她连忙说:认识认识,就是那个头戴白布的老太婆嘛… 姚世瑞,1920年出生在江苏南通。那时候,她家条件挺好,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家里人都盼着她也能穿上白大褂,当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可姚世瑞心里装的不是小家,而是大家。1930年代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越踩越近,她在邱陞中学读书,那儿可不是一般的学校,老师都是些反对日本奴化教育的热血青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姚世瑞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变成了满脑子想着救国的战士。 1940年,新四军路过邱陞中学招兵,她二话不说就报名了。家里人劝她别去,说女孩子家家的别瞎折腾,可她心意已决,剪了长发,换上粗布军装,还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莫林,意思是像森林一样沉稳又有力量。刚入伍时,她被分到宣传队,教战士们认字,写宣传材料。可莫林不是那种甘心待在后方的人,她硬是挤出时间练枪法,硬生生把自己练成了作战部队的一员。这份倔强,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到了1941年冬天,江淮地区的战事越来越紧张。莫林跟着部队到处打仗,有一次为了拿回一份重要文件,她冒着枪子儿跑回去,结果运气不好,被伪军抓住了。敌人要把她和其他俘虏一块儿活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伪军头子随口问了句:“你认识莫林吗?”这问题听起来像是随口一问,可对莫林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救命稻草。她脑子转得飞快,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认识啊,就是那个头戴白布的老太婆嘛!”这话一出,敌人还真有点懵,以为她说的另有其人,没立刻下手。这招太绝了,硬是给她争取了时间。后来,她父母听说闺女被抓,急得不行,卖了家产凑了2000大洋,才把她赎回来。 换成一般人,九死一生回来估计就老实待家里了,可莫林不这样想。她一脱险就又回了部队,继续跟日本人干。她还吸取教训,把伪装技术练得更溜了,经常装成老太太混进敌后,不是偷情报就是搞突袭。她的枪法也好得吓人,两把手枪耍得贼溜,伪军里都传开了,说“宁遇阎王,不碰白布”,吓得他们看见白布就哆嗦。到了1945年,抗战终于胜利了,莫林跟战友们一块儿欢呼,总算熬到了和平那天。 抗战结束后,莫林没闲着,去了上海做教育工作。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听,课堂上一点不枯燥,大家都特佩服这个打过仗的女英雄。晚年她也没歇着,跑社区帮忙,还去学校演讲,讲抗战的事儿,鼓励年轻人爱国家。2019年,她100岁生日那天,上海的文学界给她办了个大庆典,表彰她一辈子为国家做的贡献。几年后,她安安静静走了,南通老家给她立了个碑纪念。现在,她的传奇故事都被写进教科书了,成了激励后辈的活教材。 说实话,莫林这辈子真挺牛的。她21岁那年差点没命,却靠着脑子快硬是逃过一劫,后来还一直坚持抗战,没被苦难压垮。她不光是活下来了,还活得特有意义。咱们今天能过上太平日子,跟她那时候的拼命脱不了干系。想想看,一个20多岁的姑娘,能有这胆量和智慧,太让人服气了。她这辈子,就像一本书,越翻越觉得有味儿。 其实,莫林的故事不光是她一个人的故事,那时候像她这样的英雄多得是。他们没啥超能力,就是普通人,可为了国家,他们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传奇。1941年的那场生死考验,只是她人生一个小片段,可这小片段里藏着大智慧。咱们现在看历史,总觉得离自己挺远,但其实这些事儿离咱们一点不远。莫林用她的命告诉咱们,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前辈们拿命换来的。 说到这儿,我还挺感慨的。莫林21岁的时候,已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了,咱们21岁的时候在干啥呢?我那会儿还在学校混日子,压根没想过啥家国大事。现在想想,真有点惭愧。她那时候的选择,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生死关头还冷静下来想办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脱险后还跑回去接着打仗。莫林这人,骨子里有股劲儿,值得咱们好好学学。 她的故事还有个挺接地气的地方,就是她那股机灵劲儿。比如被抓的时候,敌人问她认不认识自己,她愣是能编出个“白布老太婆”来糊弄人,这脑子转得比谁都快。后来她还把这招用熟了,专门装老太太去干大事。这不就是咱们老祖宗说的“兵不厌诈”嘛?战场上不光靠枪,还得靠脑子,莫林算是把这点玩明白了。 再往后看,她战后没选择享清福,而是去教书育人,这又是另一种担当。上海的学生能听她讲课,真是赚大了。换成是我,估计早找个地方歇着了,可她不一样,心里始终装着国家。晚年还去社区干活,100岁了还想着为社会出力,这份心气儿,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南通给她立碑,上海给她办庆典,这都是她应得的。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