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6年,唐朝天才诗人王勃踏上了前往交趾(今越南)的路途。那时的他,刚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因年少轻狂的《檄英王鸡文》被逐出长安,又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险丢性命,父亲王福畴也受他牵连被贬到遥远的交趾。 王勃一路南下,山川寂寥,心情如这深秋的江水一般寒凉。路过南昌时,恰逢滕王阁重修竣工,王勃受邀参加宴会。宴会上,众人皆推辞作序,王勃却毫不怯场,挥笔写下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艳四座,让他的文名再次远扬 。可热闹散去,他仍要奔赴未知的远方。 历经艰难,王勃终于抵达交趾见到了父亲。此时的王福畴,在这偏远之地,生活虽清苦却心境坦然,他没有丝毫埋怨儿子,父子俩紧紧相拥,千言万语尽在泪水中。在交趾的日子里,王勃感受着异域风情,也看到了父亲在这里为百姓做的点滴好事,心中满是对父亲的敬佩。 但命运并未就此放过王勃。秋八月,王勃踏上归程,当航船驶入南海,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浪将他卷入海底。这位年仅27岁的天才诗人,生命戛然而止 。海水涨潮倒灌,他的尸体被顶入蓝江,被村民发现后通知了王福畴。王福畴强忍悲痛,将儿子就地埋葬在蓝江左岸。 当地百姓敬重王勃的才华,为他雕像、修祠。虽历经战火,1972年祠庙被美国飞机炸毁,但王勃的雕像被村民抢救出来,供奉在家中厅堂。时光流转,2016年,王勃墓得以重建,还被认定为义安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修缮,更是越南对王勃跨越千年的重视与尊敬。他把中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让汉字的韵律在红河之畔响起,也让越南民众记住了这位来自大唐的天才诗人,而王勃与越南的这段缘分,也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独特印记。
各朝代奇葩的律法,哪个最奇葩?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