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皇太极刚宠幸完孝庄,就赶去看望生产的海兰珠。他一边扒着门缝往里看,一边不停的问:“兰儿,你怎么样了?”直到产婆开门报喜,皇太极像头一次当爹似的,当着皇后哲哲的面,说道:“我终于有儿子了!” 科尔沁草原上飞出的三只凤凰,先后落进了盛京皇宫的院墙。 皇太极的后宫里,姑姑哲哲稳居中宫,侄女布木布泰(孝庄)聪慧机敏,而最得圣心的却是大龄入宫的海兰珠。 这位蒙古贵女用短短八年时间,在清初史册上留下了令人唏嘘的爱情绝唱。 天聪八年(1634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跟着母亲科尔沁大妃来到盛京。 这次省亲改变了她的命运——皇太极对这位传闻中"草原明珠"的惊鸿一瞥,竟在朝堂上掀起了波澜。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这位以铁血著称的君主破例带着众妃出城相迎,这在满蒙联姻史上实属罕见。 礼部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这位新来的蒙古格格绝非等闲。 海兰珠入主关雎宫那天,皇太极特意选了《诗经》里歌颂爱情的篇章作为宫名。 这个细节被朝鲜使臣记录在《沈馆录》中,成了后世研究帝妃感情的重要佐证。 更耐人寻味的是,海兰珠获得的封号"宸妃"中那个犯忌讳的"宸"字,本应专属帝王居所,却硬是被皇太极用来彰显爱意。 礼部尚书满达尔汉捧着诏书直冒冷汗,最终还是在皇帝威严下盖了玉玺。 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初八的深夜,关雎宫传出婴啼。 46岁的皇太极光着脚从麟趾宫跑来,把刚宠幸过的庄妃晾在榻上。 史官在《满文老档》里如实记载:皇帝"喜极而泣,手足无措"。 更出格的是,这个排行第八的幼子刚落地,皇太极就急吼吼地昭告天下要立为储君,还搞了个开国以来头一遭的大赦天下。 蒙古诸王送来的贺礼堆满了十间库房,科尔沁部落的长老们喝着马奶酒直拍大腿——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可惜老天爷最爱捉弄人,小皇子还没学会叫阿玛,就夭折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海兰珠抱着空襁褓又哭又笑的模样,把伺候的宫女吓得不轻。 皇太极那阵子跟中了邪似的,奏折批着批着就往关雎宫跑,有回早朝说着军务突然红了眼眶。 据《清史稿》记载,这位铁血帝王甚至为此暂停了对明朝的军事行动,这在以国事为重的满清皇室简直难以想象。 松锦前线传来的捷报没能冲淡宫里的愁云,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正在指挥千军万马的皇太极突然接到六百里加急。 当他星夜兼程赶回盛京时,关雎宫的素幡已经挂了三日。 史料记载,皇帝扑在灵柩上哭昏过去三次,吓得御医们跪了一地。 更出格的是,皇太极不顾礼制,硬给海兰珠的谥号里塞进个"元"字——这可是原配皇后才能用的尊称。 海兰珠下葬那天,皇太极把自己关在清宁宫,对着蒙古喇嘛进献的佛像发了整天呆。 此后两年间,这个曾经弯弓射雕的汉子肉眼可见地衰败下去。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夜里,值更太监听见寝殿传来断断续续的蒙语情歌,第二天就发现了面无血色的皇帝遗体。 太医院正颤巍巍地在脉案上写下"忧思成疾"四个字,这在本朝开国皇帝的死因记载里,也算独一份了。 如今沈阳北陵的松柏最茂密处,关雎宫宸妃园寝与昭陵遥遥相望。 考古人员在2007年清理地宫时,发现了陪葬的蒙古银壶和满文情诗金册,这些实物印证了《清皇室四谱》中关于帝妃合葬的记载。 三百年光阴流转,当年搅动风云的蒙古三姐妹,终究化作了青史里的几行墨迹。唯有皇太极那不合规矩的深情,至今还在茶楼酒肆里被人咂摸回味。 信源: 1.《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三、三十四 2.《满文老档》崇德朝辑录 3.《清史稿·后妃列传》 4.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清昭陵考古报告》(2009)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崇德朝满文奏折》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删
清朝乾隆年间,窗外蛤蟆叫,皇帝乾隆问刘墉:“殿外何事喧哗?”刘墉一听,心想大家都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