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一个省委副书记的家里遭受了偷窃,贼人翻箱倒柜找到几千元后便扬长而去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5-22 18:24:14

1990年代,一个省委副书记的家里遭受了偷窃,贼人翻箱倒柜找到几千元后便扬长而去。 湘西州有位老太,晚年时嘴边常念叨这么一句话:吃水不忘郑书记。这人一上了岁数记不住事,偏偏郑培民却让老人家挂念了后半辈子。 当地和老太一样的人不在少数,都对郑书记体感良好,甚至逢年过节烧香,求菩萨保佑这位行走在人间的“活菩萨”。毕竟如今这世道人都精的像猴,如郑书记一样全心扑在扶贫上的“老实人”,更让人珍惜。 话说湘西州的穷,在国里可是出了名的。此处地理环境恶劣,大都是石灰岩地带,土壤肥力极低。再说那崎岖小道,别说铺个四通八达的马路牙子,就连修条羊肠小道都得谢天谢地。 先前不少政要铁了心想扶贫,奈何湘西州条件摆在这。好多企业代表人一听要做这赔钱买卖,脸上陪着笑,手上端着酒就一口闷了。平常能喝三斤的,这会儿却是一杯倒。 就这样,湘西州穷了好些年,当地人直接就不做脱贫梦了。靠着薄田、伏流,能活一天就是一天算了。 直到郑培民调来当书记,人们才看到曙光。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偏偏郑书记到了以后没多话,顾不上打鸡血就开始勘察地形,这迎接会也就草草了事。 之后郑书记稍作歇息,就开始撒丫子在州里跑。前面说了,这湘西州交通不便,好些地方车子到不了,郑书记就下车用脚走。最远的一次,郑书记跑了4个多小时,爬了12公里山路才到地方。 大概过了几个月,郑书记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摸清了形势,然后心中蹦出来一个大字:完。 说民生,水电设施不完善;说交通,地形崎岖惹人烦;说助农,一遇天灾就完蛋。湘西州脆弱的像是个垂垂危矣的老人,能咋办? 郑书记深知想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磨破嘴皮子才拉来投资。看着山路铺上沥青,村民们都稀罕,完了才看见连夜督工的郑书记蜷缩在车上睡,把自个儿的大棉袄脱下来披在他身上。 有了路以后,就得搞贸易,但湘西州有什么特殊产品能卖呢?郑书记思来想去,又查了不少书籍,最终找出了值钱又耐造的玉米——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玉米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往后郑书记就跑到田上,手把手交村民们农业技术。怕踩到玉米苗,郑书记就踩在田埂周围,结果这地儿的土松松垮垮,郑书记脚底一空就栽了下去,两米高的地方,头着地。 村里人一听郑书记进了医院,乌泱泱地冲了进去。有个抗战时期当过郎中的老爷子还拎了只老母鸡,郑书记醒来后跟它四目相对。问老郎中带这干啥,答曰炖鸡头,吃啥补啥。 “可算了吧,您老留着补身子!”郑书记一笑,所有人都笑了。大伙在这笑声中过了不知多少年,终于是脱了贫。村里有了水电有了小车,更有了烟火气。 往后郑培民高升后,人们就很少听到他的消息。下次听见,还是因为一桩盗窃案。原来有个小贼知道他家住处后,趁没人进去偷东西。结果满打满算,就偷了4000块。 在当时4000块不少,但对于一个省委书记而言绝不算多。但更让人纳闷的是,郑书记还说这钱是女儿要交公司的公款,急的直抹泪。 人们就好奇了,这么大个官儿,4000块钱都拿不出来?随着镜头一转落在捐款证书上,人们才知道——合着他那工资,都拿来买“捐款证明书”了! 看到这儿,湘西州的老村长掏出笔墨纸砚,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跑到邮政局托人送给郑书记了。有人眼尖,趁着交付时瞥见了卷中内容,就见五个大字:“人民的好官” 信息来源: 新华网 | 郑培民: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 文 | 秦玖 编辑 | 史叔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剑指天涯笑江湖

剑指天涯笑江湖

剑指天涯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