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乌克兰都快打亡国了,也不愿投降?这么说吧,一旦实现停火,乌克兰举行选举,泽连

红梅初来护 2025-05-24 20:23:42

为何乌克兰都快打亡国了,也不愿投降?这么说吧,一旦实现停火,乌克兰举行选举,泽连斯基必然落败,欧洲也不可能在失去美国的支持后,单独对抗俄罗斯。

乌克兰不愿投降的背后,是历史、政治、现实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这场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早已伤痕累累,却始终咬着牙硬扛,背后的逻辑得从根子上说起。

先说历史这根弦。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就像一对曾经同甘共苦却最终反目的兄弟。几百年前,乌克兰哥萨克跟着沙俄四处征战,一起打下高加索、远东这些地方,战利品大多归了俄罗斯,但乌克兰也分到了乌西、利沃夫这些土地。

这种共同扩张的历史,让乌克兰人骨子里有一种“凭本事挣来的领土,凭什么拱手让人”的倔强。

特别是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时,可不是白给的——那是因为乌克兰军队在1968年苏军闪击捷克的行动中当主力,立下了战功。

这种“用血汗换领土”的记忆,让乌克兰人对国家主权格外敏感,投降意味着否定这段历史,谁也咽不下这口气。

再看政治现实。泽连斯基政府现在的处境,有点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方面,战时状态让他得以继续掌权,乌克兰法律规定战时不能举行选举,他的位置暂时稳固。

另一方面,他的支持率在2025年3月回升到67%,这说明他在国内仍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这种支持率的回升,既得益于他积极的外交活动——比如从英国拿到22.6亿英镑的军事贷款,也和他推动的国内改革有关。但问题在于,一旦停火,选举重启,他可能就会面临挑战。

毕竟,战争期间民众为了生存会暂时搁置分歧,但和平时期,对经济、民生的不满可能会集中爆发。

不过,目前泽连斯基通过塑造“战时领袖”的形象,成功凝聚了国内共识,至少短期内,他的地位还难以撼动。

国际支持也是关键。乌克兰能撑到现在,西方援助是重要支柱。美国虽然在特朗普上台后态度有所摇摆,但通过合同保证乌克兰在2026年前继续接收武器。

欧盟则计划每年向乌克兰提供200亿欧元,试图填补美国可能减少的援助缺口。这种支持不仅仅是钱和武器,更是一种政治信号——让乌克兰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

但这里面也有矛盾:欧洲内部对援助金额存在分歧,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反对大幅增加支出,而东欧国家则更积极。

一旦美国真的“离场”,欧洲能否单独支撑乌克兰,确实是个问号。不过,欧洲也有自己的算盘:如果乌克兰倒下,俄罗斯的势力可能进一步向西扩张,威胁欧洲安全。所以,即便有分歧,欧洲也不敢轻易放弃乌克兰。

民族主义情绪更是火上浇油。战争爆发后,乌克兰的民族意识被彻底点燃。特别是西乌克兰,历史上长期受波兰、奥匈帝国统治,对俄罗斯的认同感本来就低。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反而让乌克兰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保家卫国”的共识。这种情绪在战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乌军伤亡惨重,甚至出现督战队威胁士兵“投降就报复全家”的极端情况,但仍有不少人选择抵抗。不过,这种民族主义也有副作用——东部亲俄地区的民众可能成为牺牲品,加剧了国内分裂。

战争代价也是一个悖论。乌克兰已经损失了超过100万军民,经济濒临崩溃,重建需要至少5000亿美元。

但正是因为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乌克兰更不可能轻易投降。一旦投降,之前的牺牲就成了“徒劳”,而且俄罗斯提出的条件——承认领土变更、放弃加入北约、建立“去纳粹”政权——对乌克兰来说无异于亡国。这种“沉没成本”效应,让乌克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还有外部势力的博弈。美国军工复合体通过战争大发横财,2024年乌克兰国防支出中,美国援助占了350亿美元。

这种利益链条让美国有动力继续支持乌克兰,哪怕只是为了消耗俄罗斯。而俄罗斯方面,虽然占据战场优势,但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急于结束冲突。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乌克兰成了大国角力的棋盘,自身反而失去了完全的主动权。

最后,乌克兰的抵抗也是一种赌博。泽连斯基赌的是,只要撑到西方援助到位,或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乌克兰就有可能翻盘。

比如,欧盟提出的“防务自主”计划,虽然短期内难以实现,但长期来看可能增强欧洲的独立防御能力。

此外,乌克兰还在尝试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支持,比如泽连斯基提出以辞职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虽然这更多是姿态,但也反映出他试图利用国际舆论施压的策略。

总的来说,乌克兰不愿投降,是历史记忆、政治生存、民族认同、国际博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战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军事对抗,变成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持久战。而乌克兰能否撑到最后,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更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和国内政治的稳定。不过,随着战争的持续,乌克兰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未来的路,注定充满坎坷。

0 阅读:129
红梅初来护

红梅初来护

国际军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