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方表示,如果中国对台发动武统并划设禁航区,美方不得不击沉中方军舰。蔡正元表示

情感励志故事 2025-05-25 14:43:45

美军方表示,如果中国对台发动武统并划设禁航区,美方不得不击沉中方军舰。蔡正元表示,如果美国攻击中国军舰,美国自己遭遇到的损失将会更大!5月23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蔡正元表示,美国军方有一个构想,那就是要在很远的地方击中大陆的军机和军舰,从而实现介入台海的构想。 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试图通过军事威慑来维持所谓的“台海现状”。2025年3月泄露的美军机密文件就显示,美国将阻止中国大陆“夺取”台湾列为主要优先事项,并计划向台湾施压,要求其大幅增加防务预算。 这说明美国军方确实在战略层面将台海冲突作为主要考虑,甚至不惜为此调整全球军事部署。 但蔡正元为啥说美国攻击中国军舰会损失更大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已经今非昔比,这些年,中国在导弹技术、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东风-21D、东风-26等“航母杀手”导弹专门针对海上大型目标,美国航母要是敢靠近台海,风险极大。 蔡正元就提到,美国的导弹基地和航母舰队在解放军的饱和式攻击面前,很可能成为“活靶子”。说白了,美国想在远距离攻击解放军军舰,但解放军的导弹完全可以反击到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这种“以攻对攻”的策略,美国显然占不到便宜。 其次,地理优势在解放军这边,台湾海峡离福建只有一百多公里,解放军的飞机、导弹分分钟就能抵达战区,后勤补给也非常方便。而美国从本土或关岛调兵到台海,需要跨越整个太平洋,光航母开过来就得好几天,补给线还容易被切断。 再看看美国的盟友态度,虽然美国一直试图拉拢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共同介入台海,但这些国家的立场其实很矛盾。一方面,它们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另一方面,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比如日本,2023年对华贸易额高达3000亿美元,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但同时又与美国签署了《美日安保条约》。这种“经济上亲华、安全上反华”的态度,导致美国的盟友在台海问题上大多保持谨慎,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直接卷入冲突。 日媒就曾报道,美日可能不会直接介入台海战争,因为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让台湾“不战而降”的可能性很大。这意味着,美国在台海冲突中很可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所谓的“盟友支持”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规模不小,但实际效能却存在问题。 比如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战备仓库,试图通过“多点联动”来针对中国,但跨区域兵力投送带来的后勤压力、盟友体系的内在分歧以及自身军工产能的瓶颈,都在削弱其战略威慑的持续性。 而且,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周边常态化巡航,军机规模已达到35架次,实质性压缩了“台独”势力的活动空间,这种持续的军事存在,让美国的任何军事冒险都要三思而后行。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威慑”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派了两艘航母到台湾附近,但最终还是灰溜溜地撤走了。如今,解放军的实力比20多年前更加强大,美国再想用“航母威慑”那一套显然行不通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内部的矛盾,一方面,美国军方叫嚣要击沉中国军舰,另一方面,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却显示,美军在台海冲突中可能损失惨重。 CSIS的报告就提到,如果在台海与中国开战,美国可能在3周内损失3200名士兵,相当于过去20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损失的一半,这对美国社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这种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反映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困境:既想维持霸权地位,又不愿付出高昂的代价。 总的来说,美国军方的表态更多是一种战略威慑,而蔡正元的回应则揭示了这种威慑背后的脆弱性,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地理优势、导弹技术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都让美国在台海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 正如蔡正元所说,美国攻击中国军舰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最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对于中国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0 阅读:2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

情感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