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新婚夜,26岁胡适坐在椅子上,双手搓来搓去。江冬秀伸手戳他:“傻坐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25 17:05:08

1917年,新婚夜,26岁胡适坐在椅子上,双手搓来搓去。江冬秀伸手戳他:“傻坐着干嘛?我们开始吧!”胡适一脸懵地问:“怎么开始?” 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胡适13岁那年,母亲张罗了这门亲事,江冬秀比他大一岁,来自安徽农村,家里条件一般。胡适后来留学美国,接受新思想,信奉自由恋爱,可回国后还是得面对这桩婚约。

1917年,他26岁,已经是北大教授,名声在外,但母亲催婚催得紧,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来结婚。对胡适来说,这不是心动,而是责任;对江冬秀来说,这是个未知的未来。她没读过书,裹过小脚,跟胡适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新婚夜那点事儿,其实挺能说明问题。胡适从小读书,长大留洋,满脑子新思想,面对婚姻这种“实际操作”,反倒手足无措。江冬秀呢,农村出身,性子直,少了点扭捏,多的是实在。她戳胡适那一下,既是催促,也是试探。可胡适那句“怎么开始”,透着茫然,也带着点书呆子气。这不是浪漫的开头,而是两个陌生人硬凑一起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婚姻,从这一刻起,就注定得慢慢磨合。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提倡白话文、个性解放,可婚姻里,他却被传统绑得死死的。江冬秀没文化,跟不上他的思想,两人聊天都费劲。胡适在外头风光无限,回家却得面对一个和他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老婆。有人说他虚伪,一边喊自由一边妥协,可现实哪有那么简单?那年头,孝道压在头上,母亲的眼泪比什么都管用。江冬秀也有她的苦,嫁了个大教授,自己却啥也不懂,日子过得小心翼翼。

婚后,胡适和江冬秀没少拌嘴。胡适爱读书、写文章,江冬秀管家务、带孩子,分工倒清楚,可问题也不少。江冬秀脾气火爆,胡适性子软,有时候吵起来,胡适只能躲着。她不识字,胡适写的东西她看不懂,连他的朋友圈子都插不上话。胡适在外头应酬多,江冬秀在家管得严,难免有怨气。听说她还砸过胡适的书,可见这日子过得有多“热闹”。不过,胡适从没想过离婚,江冬秀也从没真放弃。

得说实话,胡适不是没动过心。他在美国认识过几个女学生,回国后也有过暧昧对象,比如曹诚英,那是个才女,跟他聊得来。可他跟江冬秀不一样,跟这些人的关系始终没越线。有人说他花心,有人说他克制,但不管咋说,他没抛下江冬秀。江冬秀知道这些事儿不?多半知道。她不是傻子,可她也没大闹,就是守着这个家。这点上,她比谁都明白自己的位置。

时间长了,胡适和江冬秀总算找着点平衡。胡适在外头忙,江冬秀在家撑着,孩子大了,日子也稳定下来。胡适慢慢发现,江冬秀虽然没文化,但实在、能干,是个过日子的人。江冬秀呢,也看出胡适不是那种负心汉,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服他。他们吵归吵,可大事上总能凑合着过。1949年,胡适去台湾,江冬秀没跟去,后来胡适托人带话,说想她,她才过去。45年的婚姻,靠的就是这份互相将就。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