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9岁的梁二把女工友陆红兰带回了村,没多久就结了婚,婚后两人开始了疯狂的造人计划,在生娃的道路上陆红兰21年竟生出15个孩子。 广西容县双树村的山脚下有户特殊人家,土坯房墙皮剥落得厉害,房顶上几片石棉瓦补丁摞着补丁。 1994年那个夏天,49岁的泥瓦匠梁二带着19岁的贵州姑娘陆红兰回村时,谁也没想到这对相差三十岁的夫妻会在二十一年里添上十五个孩子。 梁二打小命苦,1945年出生时家里穷得连口铁锅都没有。父母走得早,村里人轮流给他送饭才活下来。 四十多岁还在建筑队当小工,每天拿八块钱工钱。陆红兰老家在贵州深山,家里五个妹妹饿得哇哇叫,她十六岁就跟着同乡到广东工地搬砖,手掌磨出血泡也不敢歇工。 两人在汕头工棚相遇时,陆红兰正蹲在煤炉前熬稀饭。梁二见她瘦得跟麻杆似的,悄悄往她饭盒里塞了半块腊肉。 这姑娘没见过世面,有人给口吃的就觉着是好人。 工地上的工友都笑话老梁癞蛤蟆吃天鹅肉,可谁都没想到,三个月后这姑娘真跟着老光棍回了广西。 村里人起初以为老梁拐了人家闺女,直到看见大红结婚证才消停。 镇民政所的人后来回忆,当年确实给这对年龄悬殊的夫妻办过登记,但谁都没想到他们会成为计生办的"钉子户"。 新媳妇过门第二年就怀上了,接生婆在漏风的土屋里忙活半宿,抱出个皱巴巴的女娃。 梁二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锅子敲得石头叮当响。往后三年连着三胎都是闺女,直到第四胎才生出带把的。 村里老人说,那天梁二把攒了半年的酒票全换成散装米酒,在晒谷场上喝得直打晃。 有了儿子本该消停,可梁二心里总不踏实。他比媳妇大三轮,生怕自己哪天蹬腿走了,家里没个顶梁柱。 陆红兰生完老四才歇了十个月,肚子又鼓起来了。这次接生更悬乎,羊水破的时候她正在后山割猪草,硬是咬着牙在岩洞里把孩子生了。 计生干部老周骑着自行车来催罚款,看见土炕上排排躺的五个孩子直嘬牙花子。 梁二从裤腰里掏出皱巴巴的十块钱,说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老周叹气摇头,往灶台上放了半袋玉米面——那年头超生罚款按家庭收入算,可梁家穷得连件像样家具都没有。 日子过得像拉锯条,大闺女九岁就学会煮全家饭,二闺女七岁背着弟弟满山跑。乡里小学老师来家访,看见五个孩子共着两本作业本写字。 陆红兰坐月子从来没吃过鸡蛋,最奢侈的是梁二从镇上捎回来的红糖。有年发大水冲垮半边土墙,全家人挤在牛棚里睡了半个月。 2005年生第十二胎时,陆红兰已经瘦得只剩八十斤。村医老李头看不下去,偷偷塞给她两片避孕药。 可这药片在灶台上搁了半年,最后被母鸡啄着吃了。梁二有他的理:"多生个娃就多双手,等他们长大,咱家能盖砖瓦房。" 事情在2016年起了变化,在外打工的大闺女买了二手智能手机,拍下全家十七口人挤在堂屋喝粥的视频。 这段三分钟的视频在网上炸了锅,点击量蹭蹭往百万窜。县里领导连夜开会,第二天就派人送来了二十床棉被和五百斤救济粮。 民政局档案显示,梁家十五个孩子里存活十三个,最大的闺女已经出嫁,最小的儿子刚上幼儿园。 政府给办了低保,每人每月能领一百二十块。可这点钱哪够糊口,三个辍学的半大孩子跟着包工头去了广东,在电子厂流水线上挣命。 村里人现在提起梁家都摇头,老会计掰着指头算过账:就算顿顿吃稀饭,十七口人每天至少消耗十五斤米,这还不算油盐酱醋。 梁二六十九岁还在工地搬砖,去年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现在走路一瘸一拐。陆红兰更惨,四十出头的人看着像六十岁,腰椎间盘突出疼得直不起腰。 计生委2018年的调查报告里写着,梁家这种情况在贫困山区仍有零星存在。专家分析说,传统观念、教育缺失和社会保障薄弱是主要原因。 可这些大道理落到梁家院子里,就成了晒谷场上晾着的三十多双破胶鞋,成了灶台上永远洗不干净的十五个粗瓷碗。 如今村里小年轻拿梁家当反面教材,去年乡里搞扶贫培训,工作人员拿着避孕套样品讲解,二十多个小媳妇红着脸抢着要。 只有陆红兰坐在角落不吱声——她今年四十三岁,子宫早已摘除。 夕阳照在梁家土墙上,十五个孩子名字歪歪扭扭刻满一面墙。最大那个"梁大妹"的字迹已经模糊,最小的"梁十五"还带着新刻的痕迹。 梁二蹲在墙根抽旱烟,忽然嘟囔了句:"要是重活一回......"话没说完,被屋里孩子的哭闹声打断了。 信息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贫困地区人口发展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白皮书》 《中国人口报》2019年7月特刊《边缘地区的生育现状》 容县民政局《2016-2020年低保家庭普查数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南地区妇女健康调研报告》
1994年,49岁的梁二把女工友陆红兰带回了村,没多久就结了婚,婚后两人开始了疯
玉尘飞啊
2025-05-25 20:57:55
0
阅读: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