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欠中国一笔血债还没还!2006年,以色列故意炸死中国军人,还拒绝归还遗体,说那是误伤,最后还是印度人将遗体抢了回来!那些支持以色列的擦亮眼睛看看了,他们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2006年7月26日,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的夜空被以色列战机的轰鸣撕裂。中国维和军人杜照宇中校在联合国哨所的废墟中失去了生命,年仅34岁。这场至今未被以色列彻底交代的空袭,撕开了一个关于战争与人性的伤口。 当时的杜照宇本有机会撤离。以黎冲突爆发后,哨所所在区域成为重灾区。7月17日,一名奥地利观察员冒险前来换岗,按规定可以轮换两人。杜照宇却主动留下,让生病的澳大利亚女观察员和年长的爱尔兰同事先行撤离。他在最后一次通话中说:"我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来的。"这句话,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 以色列的空袭发生在25日晚7时30分。哨所屋顶被直接命中,杜照宇和三名国际同事被埋在瓦砾中。令人心寒的是,救援过程中以军炮火仍在持续,印度维和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抢回了他的遗体。 更让人愤慨的是,以色列军方事后声称"误炸",理由是"使用了错误的地图",甚至倒打一耙称地图是联合国提供的。这种荒诞的辩解,连联合国都看不下去——哨所屋顶的UN标识在卫星图上清晰可见,且事发前三天联合国已多次向以方通报哨所坐标。 杜照宇的牺牲震动了中国。他的灵柩被专机接回北京时,八宝山革命公墓外挤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民众。这位从山东淄博走出的军人,硕士毕业后放弃优渥生活投身维和,在黎巴嫩执行任务期间累计行程1.6万公里,提交报告200余份,被联合国官员称赞为"最优秀的观察员"。他的遗物中,有一本被炮火熏黑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军人的职责不是制造战争,而是制止战争。" 这场悲剧的后续令人心寒。以色列至今未正式道歉,更未对杜照宇家属作出任何赔偿。2006年8月,当中国善后小组询问赔偿问题时,以色列驻华使馆新闻官竟称"不清楚",将责任推给联合国。这种态度,与他们对待其他国家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同年以军空袭加纳村造成平民伤亡后,以色列迅速向加拿大、芬兰等国支付了赔偿金,却对中国始终避而不谈。 更值得深思的是,此类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10月,以军再次袭击联黎部队营地,导致多国维和人员受伤,甚至用坦克冲撞联合国驻地。这种对国际规则的漠视,暴露了其"强权即公理"的本质。而杜照宇的牺牲,不过是以色列长期以来对国际法践踏的冰山一角——从持续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到多次袭击联合国机构,这个国家似乎习惯了在国际社会的纵容下肆意妄为。 今天重提这段往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在遥远的中东,有一位中国军人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生命,而制造这场悲剧的国家至今没有给出一个交代。当某些人热衷于为以色列辩护时,不妨想想杜照宇临终前的坚守,想想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历史不会遗忘。你觉得,面对这样的行径,我们该如何守护和平英雄的尊严? 信源:巴以冲突让人们想到了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烈士,他是怎样遇难的?——原中国维和部队营长罗富强
最熟悉的陌生国家!以色列的15个冷知识:1、最反对以色列的人,不是巴勒斯坦人,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