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没有等到我们的让步,欧洲驻华大使站出来对我们施压了!5月24日法新社报道,欧

遥遥谈趣 2025-05-26 11:55:56

眼看没有等到我们的让步,欧洲驻华大使站出来对我们施压了!5月24日法新社报道,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公开抱怨中欧经贸谈判没啥进展,还变着法儿给咱们施压,想让咱们多让步。 这事说白了,就是欧洲自己心里没底,又想在谈判桌上占便宜,结果发现咱们不吃那套,就急眼了。 先说说这谈判为啥卡壳,其实从去年10月开始,欧盟就以 “中国电动汽车低价倾销” 为由,给咱们的新能源车加征关税。 咱们这边也不是不讲理,20 天里谈了8轮,还提出价格承诺方案,可欧盟非说 “不公平”,转头又对硬木胶合板这些东西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明摆着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咱们,一边说要公平竞争,一边自己搞保护主义。 庹尧诲在智库论坛上放话,说谈判再没进展,欧盟就要放弃关键贸易谈判。这话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虚张声势。欧盟现在经济压力多大啊,2024 年中欧贸易额 7858 亿美元,咱们是他们第二大贸易伙伴,真要闹僵了,欧洲的汽车、化工这些产业能受得了? 德国巴斯夫刚和俄罗斯签了合作协议,转头又跟着欧盟制裁和俄罗斯做生意的中企,这种 “双标” 操作,连他们自己都圆不过来场子。 再看看欧盟最近的小动作,简直是花样百出。5 月 18 日咱们对欧盟的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不到两天,他们就甩出三板斧:先是给小包裹征税,每件收 2 欧元,说是给海关补贴,其实就是想掐断 Temu、Shein 这些中国电商的活路;然后把和俄罗斯合作的中企列入制裁名单,玩 “连坐” 那一套;接着又对中国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理由还是老掉牙的 “低价抢市场”。 这些招术看着狠,实则漏洞百出。就说轮胎这事吧,中国轮胎在欧盟市场便宜 20%-30%,可质量一点不差,真要加税,最后吃亏的还不是欧洲老百姓?德国汽车协会算了笔账,加税后换四条中国轮胎只能省 30 欧元,相当于每月少喝几杯咖啡,普通家庭能乐意? 欧盟这么折腾,背后其实有美国的影子。特朗普政府最近逼着欧盟对华加税,还威胁说 6 月 1 日起对所有欧盟产品征 50% 关税。欧洲这下骑虎难下了:得罪美国,汽车、农产品出口要遭殃;得罪中国,市场份额又保不住。 马克龙和默茨最近两次给咱们打电话,说是要维护多边贸易,其实就是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可欧盟内部意见都不统一,德国想妥协,法国想合作,波兰、捷克这些东欧国家又盯着中国电商带来的物流机会,这种 “分裂式团结”,能谈出啥结果? 咱们这边态度一直很明确。商务部该反倾销就反倾销,外交部该反驳就反驳,毛宁都说了,中俄正常合作不容干扰,欧盟搞单边制裁那一套行不通。而且咱们也没闲着,刚和东盟签了自贸区 3.0 协议,又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和欧洲企业深度合作。 匈牙利的电池工厂能满足欧盟 40% 的电动车电池需求,施耐德电气的 “灯塔工厂” 都成全球标杆了。这就叫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实实在在的合作对冲贸易摩擦。 说到底,欧盟现在就是得了 “战略焦虑症”。看着中美关税都降了,自己却卡在谈判桌上,既怕被美国牵着走,又怕被中国甩下。庹尧诲说 “中国忽视欧盟关切”,其实是他们自己没搞清楚状况。 50 年来中欧建了 70 多个对话机制,贸易额从 24 亿涨到 7858 亿,这叫忽视?咱们从来没把欧盟当对手,反倒是欧盟自己在 “合作伙伴”“竞争者”“系统性对手” 之间摇摆不定。 现在的问题不是咱们不让步,而是欧盟总想着 “既要又要”:既要中国市场,又要技术垄断;既要绿色转型,又要保护本土产业。这种心态不改,谈判永远没进展。 就像德国专家彼得・博芬格说的,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领先,欧盟与其搞限制,不如实实在在合作,把 “中国技术 + 欧洲市场” 的模式做大。真要撕破脸,最后吃亏的还是欧洲自己。 这场博弈才刚开始,欧盟的三板斧看着热闹,实则伤不了咱们筋骨。咱们有 14 亿人的大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东盟、金砖国家这些伙伴。 欧洲要是真想谈,就拿出诚意来;要是想施压,那咱们也奉陪到底。毕竟在国际贸易里,拳头硬不如道理硬,耍心眼不如办实事。

0 阅读:63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