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弘曕和弘昼去向钮钴禄氏请安,两个人刚跪下,却被乾隆看在眼中,第二天便

运赛过去 2025-05-26 13:04:09

1763年,弘曕和弘昼去向钮钴禄氏请安,两个人刚跪下,却被乾隆看在眼中,第二天便削去了弘曕的爵位。此前,九州清晏失火,乾隆被困,弘曕做了一件事,让乾隆恨得牙根痒痒。 1763年,清朝宫廷里一场普通的请安,竟掀起了惊涛骇浪。弘曕和弘昼向皇太后钮钴禄氏下跪时,竟不小心占了乾隆的专属位置,这事儿被乾隆瞧得一清二楚。第二天,弘曕的爵位就没了。更巧的是,此前圆明园九州清晏失火,乾隆被困火海,弘曕却干了件让皇帝恨得牙痒痒的事。 1763年,弘曕和弘昼去给皇太后钮钴禄氏请安,这本是宫里常有的事儿。可那天,他俩跪下时,位置挑得忒不巧,正好是乾隆皇帝专用的地方。宫廷礼制森严,这可不是小事。乾隆表面没吱声,心里却早记下了这笔账。第二天,他就下旨削了弘曕的爵位,速度快得让人咋舌。这事儿乍一看像是弘曕不小心撞枪口,可细想又觉得没那么简单,毕竟弘昼也在场,咋就没事呢? 其实,乾隆对弘曕早有不满。这次请安的事儿,不过是个由头。弘曕是雍正第六子,乾隆的弟弟,生下来就封了和亲王,起点不低。可他这人性格骄纵,办事不靠谱,跟乾隆的脾气压根儿不对付。乾隆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弟弟这德行,他能忍到现在就不错了。 要说弘曕为啥这么快被收拾,还得提提之前九州清晏的那场火。1763年,圆明园九州清晏突发大火,火势凶猛,乾隆被困其中,情况危急。当时弘曕就在附近,按理说身为亲王,又是弟弟,理应第一时间冲去救驾。可他呢?不仅没去帮忙,还在火场外头跟人嬉笑玩闹。这事儿传到乾隆耳朵里,皇帝气得差点没炸了肺。 这场火不光烧了园子,也烧尽了弘曕在乾隆心里的最后一丝情分。试想,皇帝被困火海,弟弟却在旁边看热闹,这搁谁身上不得恨得牙根痒痒?弘曕这举动,不光是没担当,还透着一股子对皇兄的不敬。乾隆心里那杆秤,早把弘曕判了“死刑”。 弘曕这人,说白了就是个被宠坏了的皇子。他打小锦衣玉食,雍正对他挺疼爱,封王封爵从没少过。可惜,雍正没教好他怎么做人。弘曕长大后,仗着身份到处惹事儿,压根儿不懂收敛。他跟乾隆的关系也不咋地,兄弟俩性格南辕北辙。乾隆勤政爱民,事事亲力亲为;弘曕呢,懒散惯了,整天想着享乐。 有史料记载,弘曕平时就不太守规矩,宫里人背地里都说他“恃宠而骄”。这性格在宫廷这种地方,简直是自找麻烦。乾隆登基后,对宗室管理特别严,弘曕这毛病自然成了眼中钉。 削弘曕爵位这事儿,还得从乾隆的权力逻辑说起。乾隆在位时,对皇族管得特别紧,尤其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可不想看到谁仗着血缘关系挑战他的权威。弘曕这次跪错位置,又有之前失火的事儿垫底,乾隆正好拿他开刀,既能杀鸡儆猴,也能清算旧账。 再说,弘昼为啥没事?弘昼这人聪明,知道咋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平时低调,跟弘曕那张扬的性子完全不同。乾隆心里有数,对弘昼自然网开一面。这兄弟俩的待遇差别,其实就是乾隆在宫廷里玩的平衡术。 爵位被削后,弘曕的日子可不好过了。他从高高在上的亲王,跌成了普通宗室,待遇一落千丈。更惨的是,乾隆对他彻底没了信任,后来连面都不咋见了。弘曕这辈子算是完了,史书上也没啥好话留给他。 这事儿对清朝宗室也敲了警钟。乾隆用弘曕的例子告诉大家:别以为有皇族身份就能为所欲为,规矩面前谁都得低头。后来,宗室成员行事都小心了不少,生怕步弘曕后尘。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