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年4月25日,俞鸿图被雍正处以腰斩之刑,可他没有立即死去,而是疼得口吐鲜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26 13:16:38

1734年4月25日,俞鸿图被雍正处以腰斩之刑,可他没有立即死去,而是疼得口吐鲜血,在地上不停打滚。最终,他蘸着鲜血连续写了7个“惨”字,这才在痛苦中慢慢地死去了。 1734年4月25日,河南学政俞鸿图被雍正帝下令腰斩,可怕的是,他没一下子死掉,而是疼得满地打滚,鲜血从嘴里喷出来。挣扎中,他用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咽了气。 说起俞鸿图,他可不是啥小角色。1693年出生在浙江海盐,家里条件不错,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四书五经倒背如流。1712年,19岁那年,他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参与编《康熙字典》,日子过得低调又充实。雍正元年,他升了侍读,给皇帝讲课,讲得头头是道,雍正挺欣赏他。后来还当上了日讲起居注官,记录皇帝的日常,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按理说,这种人前途无量啊,怎么就栽了呢? 不过,仕途这东西,说顺也顺,说翻就翻。雍正四年,他当江西乡试副主考官,摊上了查嗣庭那档子事儿。查嗣庭因为试题里带了“正”“止”俩字,被指骂皇帝,文字狱一闹,他自尽了,俞鸿图也被牵连,说他收了贿赂。好在查下来没真凭实据,就革职留用,过段时间又复了职。这事儿让他小心了不少,知道官场水深。可谁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坑等着他。 雍正十年,他被派去河南当学政。这活儿不简单,管着全省的科举和教育,得从进士里挑人干。他上任后挺认真,跑遍各地书院,抓教学,强调考试得公平,底下人都挺服他。河南科场在他手里井井有条,名声也不错。可惜,他没看住身边人,小妾林氏和仆人背着他干了见不得光的事儿,给他挖了个大坑。 事情得说到雍正十二年。河南科考出了乱子,有学子告状,说考试泄了题,好些平庸的家伙中了举,真正有才的反而落榜。雍正一听就火了,科举可是选人才的命根子,哪能容这猫腻?他立马派人查,查来查去,揪出了俞鸿图的小妾和仆人。这俩人贪心,偷偷卖了试题,赚了上万两银子。关键是,俞鸿图压根儿不知道这事儿,全程被蒙在鼓里。可雍正不管这些,查到他头上,他管教不严,责任跑不了。结果,皇帝大手一挥,直接判了他腰斩。 1734年4月25日,俞鸿图被押到刑场,腰斩这刑罚听着就吓人,从周朝传下来,断了身子还不一定死得快。那天,他被绑在木桩上,一刀下去,血流满地,可他硬是没断气,疼得在地上翻滚,嘴里吐着血。围观的人都看傻了,他还不死心,用手指蘸着血在地上写了七个“惨”字,一个比一个歪,直到血流干了,才算咽了气。这惨状传开后,连监斩官邹士恒都看不下去了,赶紧上奏雍正,说这刑太狠了。 雍正听了邹士恒的报告,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腰斩这玩意儿,执行了两千年,残忍得没法说。俞鸿图这事儿一闹,皇帝一咬牙,把这刑罚废了。从此,清朝再没用过腰斩,算是俞鸿图用命换来的改变。可他自己呢?家里人也跟着遭殃,按清朝律法,官员犯事儿,家属得连坐。老婆孩子被流放,家产没收,彻底完了。 这事儿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他冤,说他压根没贪,是被小妾坑了;也有人说他活该,当官的管不住身边人,还不是自己没本事?不管咋说,他的死成了个教训,提醒后人当官得睁大眼,别让人拖下水。后来,这七个“惨”字还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影响了后来的戏曲和电影,像《九品芝麻官》里就有类似的影子。 再说雍正,这人治国真够狠。众所周知,他上台后就大刀阔斧收拾贪官,科举舞弊这种事儿,他更是零容忍。查嗣庭那案子杀了多少人,俞鸿图这回又是个例子。他铁腕归铁腕,可有时候也难免误伤无辜。俞鸿图这案子,查下来他没直接插手,可还是逃不过一死,多少有点让人唏嘘。 清朝科举那会儿,规矩多得要命。乡试、会试层层筛选,考官稍微一动歪心思,就可能翻船。俞鸿图管着河南科场,本想干出点成绩,谁知道身边人给他捅了这么大娄子。说白了,他这人学问不差,品行也过得去,就是太信身边人,栽得不值。

0 阅读:52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