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捅破窗户纸:他们也有技术,他们不是

烟雨故人念 2025-05-26 14:01:51

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捅破窗户纸:他们也有技术,他们不是不会造电车,是他们压根不想造! 2024年,中国卖出近千万辆新能源车,占全球销量的六成以上,东南亚市场更是被中国品牌包揽超60%的份额。 反观欧洲,电车销量在总市场的占比还不到20%,德国街头的电动车比自行车还少。日本混动车当家,纯电车型的续航和价格让人直挠头。 中国能跑在前面,靠的不是运气,是技术和政策的双轮驱动。 电池技术上,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到让对手眼红,续航里程轻松突破800公里,充电效率更是实现“十分钟跑300公里”的硬核表现。 2024年,全国充电桩数量突破1000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几乎每个都有快充站。政策上,购车补贴、免购置税、充电桩建设直接写进国家规划,地方政府还给绿牌车开了绿色通道。 这种“国家队”级别的推动力,让新能源车从工厂到马路无缝衔接,消费者买得爽,开得省。 反过来看,欧美日的传统车企被自己的辉煌历史绑住了手脚。燃油车利润高得像印钞机,动辄10%以上的回报率,谁舍得扔? 电车利润薄,生产线改造还得烧几百亿,股东们光听这个就得皱眉头。 产业链的惯性更是个大坎,日本汽车产业撑起全国十分之一的就业,强推电车等于让无数工人、供应商重新找饭碗。 能源结构也拖后腿,澳大利亚超七成电力靠烧煤,美国电网老化到连家用充电桩都装不起。 欧洲车企虽然喊着“绿色未来”,但不少还在偷偷押注氢燃料电池,宝马和丰田的合作项目就是例子,想另辟蹊径却迟迟没量产。 这场新能源的全球博弈,注定是一场硬仗。中国不光在造车,还在造整个生态。 全球70%的动力电池产能在中国,从锂矿到回收全链条闭环,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上路测试。 反观传统巨头,他们不是没招,日本在全固态电池上投了重金,美国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也在扩张,欧洲的氢能布局也有声有色。 但这些“未来科技”还在实验室里打转,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开进了东南亚、非洲的街头。 产业话语权的转移已经开始,传统车企的“慢动作”可能让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连追赶的机会都没有。

0 阅读:1
烟雨故人念

烟雨故人念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