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17岁的刘兰芝遭到婆婆焦母刁难,无奈之下回了娘家。焦母以为自己赢了,没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6 14:24:51

东汉末年,17岁的刘兰芝遭到婆婆焦母刁难,无奈之下回了娘家。焦母以为自己赢了,没想到儿子焦仲卿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不能承欢膝下,望珍重。”焦母不以为然,结果,焦仲卿在刘兰芝再嫁人后上吊而亡。 东汉末年庐江郡有个叫焦仲卿的年轻人,祖上三代都在衙门里当差,说是官宦人家其实也就是小门小户。他母亲总爱把"官宦世家"挂在嘴边,逢人就夸儿子在衙门当文书,其实每月领的俸禄连买米都不够,全靠着家里女人织布卖钱过日子。 焦母给儿子说亲时眼睛长在头顶上,非要找当大官的人家。媒婆们被气得直翻白眼,有个姓李的媒婆实在看不下去,把刘家姑娘的情况说了说。 刘家原本也是官家,后来家道中落,女儿刘兰芝是出了名的才女,弹得一手好箜篌。焦母虽然嫌弃刘家现在没权势,但架不住媒婆说这姑娘能织布会持家,最后勉强点了头。 小两口成亲当天就闹了不痛快。新媳妇刚进门,焦母就立规矩:不许弹琴要织布,天不亮就得起床干活。刘兰芝每天在织机前坐到三更天,十根手指头磨得都是血口子。 焦仲卿看着心疼,刚替媳妇说句话,老太太就摔筷子不吃饭,最后还是儿媳妇低声下气哄着婆婆。 后来焦仲卿被派到外地办差,焦母更是变本加厉。刘兰芝连着三天三夜织布没合眼,实在撑不住了说要回娘家。 焦母拍着桌子嚷嚷:"要走赶紧走!"倒是焦家妹妹明事理,劝母亲别这么糟蹋嫂子,可老太太根本不听劝。 等焦仲卿回家发现媳妇被赶走,跪在地上求母亲接人回来。焦母反而张罗着要娶新媳妇,说是看上了秦家的千金。 这时候刘家那边也起了变故,刘兰芝的哥哥逼着妹妹改嫁,她前脚被花轿抬出门,后脚就投了河。焦仲卿听说消息,在自家院子里找了棵老树,用腰带把自己挂了上去。 这事在《后汉书·列女传》里有记载,说两人合葬的坟头长出连理枝,跟梁祝化蝶的故事倒有几分相似。 不过梁祝是民间传说,焦刘却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要说根子上的问题,还得怪那时候的世道——当婆婆的能把儿媳妇当牲口使唤,当儿子的连自己媳妇都护不住。 要说焦母为何这么刻薄,跟当时的社会风气脱不了干系。东汉讲究门当户对,焦家祖上好歹当过小官,老太太总觉得娶个落魄人家的闺女丢了面子。 再加上焦仲卿在衙门混得不如意,老太太把火气都撒在儿媳妇身上。这些弯弯绕在《中国妇女生活史》里都掰扯得明白,旧时候婆媳矛盾多半是这么来的。 刘兰芝要搁现在,绝对是个能人。十三岁织布,十四岁裁衣,十五岁弹琴,十六岁就能背四书五经。 可那时候女子再能干也没用,嫁了人就得听婆婆摆布。她娘家哥哥也是糊涂,妹妹被婆家欺负不帮着出头,反而急着把她往火坑里推。说到底还是封建礼教害人,女子在娘家是外人,在婆家是劳力,两头不讨好。 焦仲卿这人说可怜也可气,要说他对媳妇有情义,关键时候却护不住;要说他愚孝,最后又敢为媳妇寻死。他在衙门当差这些年,既学不会贪赃枉法,又做不到同流合污,最后混得穷困潦倒。这么个书呆子遇上泼辣老娘,注定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最让人唏嘘的是焦家妹妹。那时候未出嫁的姑娘敢跟母亲顶嘴,放在当时可是要挨家法的。她明知道嫂子受委屈,帮着说了几句公道话,可惜人微言轻。 要是她能早点给哥哥通风报信,说不定还能挽回,可那时候女子出门都难,更别说给外地当差的哥哥送信了。 两家人最后把这对苦命鸳鸯合葬在华山旁,这事在《庐江府志》里白纸黑字记着。后来每逢清明,总有百姓去坟前烧纸,说是能保佑夫妻和睦。 要我说,与其拜这苦命鸳鸯,不如好好对待眼前人,别让老辈人的糊涂账害了年轻人的好光景。 参考信源: 1.《后汉书·列女传》南朝宋范晔著 2.《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庐江府志》清乾隆年间修订本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三湘鱼鹰

三湘鱼鹰

2
2025-05-26 14:41

孔雀东南飞?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