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8岁的林徽因刚生下二儿子梁从诫不久,在家中抱着孩子的照片。 此时林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26 14:42:39

1932年,28岁的林徽因刚生下二儿子梁从诫不久,在家中抱着孩子的照片。 此时林徽因刚刚生完梁从诫不久,精神虽有些疲惫,可是目光炯炯有神,眉梢眼角藏秀气,英气,面庞圆润,看起来冷傲,睿智,这才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是不知道为何这个孩子面相看起来有些老成。 梁从诫的出身却是极好的。他的爷爷是著名的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即是有才有貌的林徽因。 尽管林徽因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加之当时军阀交战,物价飞涨,家中日常生活有时甚至较为困顿,但是林徽因并不气馁,她身上的文学、艺术家气质并没有丝毫消歇。 她仍有诗情画意,写过新诗。而她也更勤奋于学习,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并且随时跟孩子们分享。 而她的小儿子梁从诫,最后也成了研究历史的学者。这便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学术大家庭。 除了儿子梁从诫,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育有了大女儿梁再冰。1929年8月,大女儿梁再斌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出生,成为梁家的长女。 当时为了纪念他们半年前去世的爷爷梁启超,梁思成和林徽因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再冰”。四年之后,即1932年8月,夫妇俩有了小儿子梁从诫。从诫即“跟从李诫也”。 他们为自己的儿子取这个名字,不仅表达了梁思成、林徽因对他们心中的英雄《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的无限敬意,还直接表达了他们自己探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巨大热情和满腔希望。 在大女儿梁再冰和小儿子梁从诫的成长路上,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则是他们最好的启蒙老师。据儿女们回忆,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他们关心却不溺爱。 自从子女识字之后,父亲梁思成买了许多书给他们看,但也不会对其进行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育。 在这个家里,子女可以提问或发表任何意见,但不许哭闹撒娇。在夫妇二人出差时,子女也会若有所思,非常想念他们。 而作为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有时也写很长的信寄给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把子女俨然当成了一个大人来看待。 20世纪的30年代,正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事古建筑研究的最繁忙时期。然而,无论工作多么地繁忙,他们对子女的关爱丝毫没有削减。等到全家团聚的时候,一家人总是笑语盈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才5岁的梁从诫跟随父母踏上了南下的流亡之旅。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梁从诫与姐姐梁再冰在苦难中渐渐长大。而梁思成、林徽因的爱国情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则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子女们。 再后来,梁从诫曾经回忆说,“那时的我,虽然只有五岁,但已经切实地亲身体验过了什么叫战争。 什么叫死亡的威胁,大人们悲壮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危机感,随着歌声融进了我的血液,我是用一个‘抗战孩子’的全部心灵在唱的。” 流亡到昆明之后,梁从诫随着姐姐进入了当地的一所小学学习。有一天,梁思成非常严肃地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叫到身旁,并郑重地嘱咐他们说,在学校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允许告诉别人自己的爷爷是谁。 因为梁思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借着爷爷梁启超的名声来炫耀。而这件事情,对梁从介的影响也很大,并成为他日后做人的一条原则。 1946年9月,抗战胜利后,梁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平,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1950年9月,梁从诫经过一番努力学习后,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学习。 195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云南大学历史系,并于1962年调到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1978年,梁重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担任编辑,并创办了《百科知识》的月刊。并担任了《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而在晚年,梁从建将父亲、母亲的学术成果较为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可谓是薪火相传。

0 阅读:31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