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水平已经是1949年以来的最低了,货币Z策算是历史性的宽松了,但股市却一直起不来,是什么原因呢, 几年前楼市开始下行的时候,许多人坚定的认为炒楼市的资金会进入股市,股市的蓄水池比楼市更能容纳资金,楼市黄金十年后,必将是股市黄金十年,可惜被现实狠狠的教训了,现在没人再喊楼市资金进股市了,钱再多,也不愿进股市。是这样吗?实际上股市是真的缺钱。 利率水平低,只是意味着贷款的成本支出小了,贷款的额度在增加而已。不可能大量贷款进入股市。况且从来都是严查银行信贷进入股市。至于去年924获批的三个5000亿和3000亿的专项款,另当别论,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股市,其它贷款肯定不允许进入股市的。事实上到现在过去了8个月,合计2.4万亿的资金恐怕只用了两三千亿吧。专款都不愿进股市,其它的资金除了不让进就是不敢进,老百姓真正可支配的财富被楼市消化掉了,居民能真正存在银行的钱则不可能拿出炒股,就算银行利率降至零,也不可能使得这些资金有多大规模流进股市。 A股长期低迷,总被归咎于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冲击或投资者信心不足,但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却被忽视:市场真正缺的不是贷款,而是央行直接创造的“基础货币”。如果把经济比作一棵大树,基础货币就是滋养树根的活水,而贷款只是枝干上长出的叶片——当前的问题恰恰是“根部的活水越来越少了”。 基础货币由央行直接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源头活水”。过去十年,我国基础货币增速持续放缓:2013年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为11.2%,到2023年仅剩5.1%。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增速却长期保持在8%-12%的高位。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矛盾:央行印钞速度放缓,但银行通过贷款“创造货币”的冲动未减。结果就是,金融体系看似资金充裕(M2已超300万亿),但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始终“缺水”。M2增速那么快,普通居民工资水不这十年涨没没呢,居民收入没有提高,真正可支配的收入没有增加,但你的支出还在增长,这样一来,你用来投资的钱就是负增长的。 信贷空转:大量贷款流向地方政F债务置换、房地产企业续贷等领域,并未形成真实购买力。2023年企业贷款增量中,超过40%用于借新还旧。 流动性分层:基础货币不足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中小金融机构宁愿把钱存在央行吃利息(超额准备金利率1.62%),也不愿向实体放贷。 股市失血:2023年A股IPO募资额同比下降33%,但同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规模达6500亿,说明存量资金在不断流失。 破局需要“真金白银” 要让股市重获生机,必须解决基础货币的“供给侧改革”: 扩大央行扩表规模:通过购买国债、外汇等资产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而非依赖商业银行信贷派生。 优化货币投放结构:将基础货币更多导向资本市场,例如设立平准基金、扩大外资准入通道。 扭转“货币幻觉”:当前M2/GDP比值已超过220%(美国约80%),说明信贷扩张已接近极限,唯有增加基础货币才能打破僵局。 历史经验表明,美股长牛背后是美联储基础货币十年扩表7倍(2008-2022年),而A股长期疲软与基础货币增速下滑高度同步。治市如治水,当“源头活水”充沛时,股市的“干涸之地”自然生机勃发。
与其降息,不如升值。由于外汇占款依然是我们目前的货币发行方式之一,如果从去年9月
【2评论】【2点赞】
用户21xxx19
狗屁不通说一大堆,造假和套现卖公司才是原因!
用户16xxx46
没有赔偿制度的推出,就不会有大牛市。当前楼市跌跌不休,股市半死不活,老百姓唯有把钱存银行!
用户17xxx34
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
用户16xxx55
上市都是来圈钱的 ,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用户17xxx19
胡说八道,股市疲软不是基础货币,而是公司业绩不佳,没有投资价值!
用户17xxx22
主要是人民币国际化抑制了基础货币发行的冲动
歪理鞋说
股票的本质在于击鼓传花,鼓是拼了命击,关键没有人传了[哭笑不得]
咫尺天涯
作者真傻,年代不同了,大资金进股市也是融券做空挣钱,不是一定要买股票,懂?
无印之足
楼市哪有资金可以出来?都欠几代债
李太狼
基础货币太少
LG
杜绝股东随意套现。严格上市审批。不诚信上市公司退市赔偿。不能让公司上市成为利益集团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