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降价“核弹”引爆汽车股: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生死局 周一板块突遭重挫,比

袁绍八点 2025-05-26 18:15:32

比亚迪 降价“核弹”引爆汽车股: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生死局 周一板块突遭重挫, 比亚迪A股大跌5.93%,港股 比亚迪股份一度跌超8%, 宁德时代跟跌4.15%, 宁王,比亚迪大跌是拖累今天深成指大跌的根本原因。长城汽车 等整车企业普遍下跌超5%。这场集体跳水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强者降价,弱者承压”的残酷生存法则正在加速兑现。 价格战的双刃剑 比亚迪近日推出重磅限时促销活动,包括王朝网及海洋网两大系列共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最高优惠可达5.3万元人民币。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超特斯拉13万辆), 比亚迪 的底气来自: 垂直整合优势: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自研自产,成本比同行低15%-20%; 规模化效应:2023年销量302万辆,产能利用率超90%,单台车折旧成本仅传统车企1/3。 但对其他车企而言,这无异于“降维打击”。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单车亏损仍超6万元,众泰、 北汽蓝谷 等二线品牌毛利率不足5%,价格战下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行业洗牌加速 场用脚投票暴露了深层危机: 盈利分化加剧: 比亚迪 单车净利润约9000元,而赛力斯 每卖一辆问界M7亏损4.3万元; 技术护城河缺失:二线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不足3%( 比亚迪 为6%),智能化、快充等领域明显掉队; 产能过剩隐忧: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3%,但在建产能仍超1000万辆。 长城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产业安全受威胁”的警告,恰恰映射了行业对过度竞争的焦虑——价格战可能让中国车企重复家电、手机行业“赢了份额,输了利润”的老路。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对龙头企业: 比亚迪们需证明“降价≠降质”,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平台等技术创新维持溢价能力。 对追赶者:蔚来换电模式、小米智能生态等差异化路线或是突围关键。 对行业:政策端需警惕低价倾销,推动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配套建设,而非单纯追求销量数字。 这场暴跌给市场敲响警钟:当比亚迪把混动车型门槛砸到8万元,行业已进入“剩者为王”的下半场。未来3年,或有一半新能源品牌消失,但活下来的企业将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

0 阅读:5
袁绍八点

袁绍八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