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外媒体广泛报道印度威胁退出金砖国家联盟的消息,起因是印度方面认为中国在暗中支持巴基斯坦。这一表态引发了中国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表示乐见其成,认为印度在许多事务中起到了干扰作用,但也普遍认为印度只是虚张声势,不太可能真正退出。
印度方面的不满情绪确实存在。据印度《展望商业报》5月23日报道,印度国防部智库联合作战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控中国在近期印巴冲突中通过重新部署防空系统和提供覆盖印度全境的卫星情报支持等方式协助巴基斯坦。尽管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印度政府已成立高级别调查小组,并威胁若指控属实将无限期搁置重启中印直航的计划。
事实上,印度在金砖框架内的消极态度由来已久。在2023年金砖峰会前夕,印度就明确反对制定共同货币计划,坚持优先强化卢比,成为金砖国家推进本币结算与金融自主的重要障碍。此外,印度多次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由否决关键提案,包括拒绝签署《上合组织至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认为其“包含过多中国话语”,并阻挠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
印度对金砖机制的战略定位存在明显矛盾:一方面希望借助金砖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担忧中国主导权扩大。甚至有印度学者提出效仿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先例,另起炉灶以摆脱"矮中国一头"的困境。
但从实际利益角度考量,退出金砖对印度而言弊大于利。金砖国家占全球GDP的29%、人口的46%,其新开发银行已为成员国融资350亿美元。印度若退出将失去重要融资渠道与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平台。正如中方多次强调的,中印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但印度的“战略自负”往往使其将合作与竞争混为一谈。
对于印度的“退群”威胁,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只是一场“政治表演”。中国网友更是调侃印度“多半是嚷嚷一通后,又厚着脸皮赖着不走”。这种观点反映出各方对印度外交策略的普遍认知,即其更倾向于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来获取谈判筹码,而非真正放弃在多边机制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