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美国衰败甚至解体,并取而代之,是极大的战略错误!”知名学者郑永年曾说其他国家可以错误理解美国,但中国不行。那大家觉得某些“爱国网红”一味唱衰美国,这究竟是爱国还是误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不得不承认,美国现在确实不太平。政治方面,两党你掐我我掐你,几乎啥事都谈不拢;社会上种族问题、贫富差距、枪支暴力也是一大堆;经济上通胀高,债务高企,失业、福利这些问题也不少。看新闻、刷视频,感觉美国一天不闹点事都不像美国了。 但问题是,这些问题真的能导致美国崩溃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美国的实力,虽然不像二战刚结束时那么一骑绝尘,但它的基础仍然很稳。 经济上,GDP全球第一,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没被动摇;科技方面,AI、芯片、航天、生物技术,依然是全球的领头羊;军事上,美军在全球的部署、军备、情报系统,仍然无可匹敌。 别忘了,美国历史上也不是没经历过危机。南北战争、1929年大萧条、70年代滞涨、2008年金融危机,每次大家都说美国不行了,但每次它都活过来了,还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要承认美国有问题,但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它快完蛋了。美国这台机器虽然旧了点、吱嘎响,但它自己知道怎么修,也舍得砸钱修。它的问题,大多是“乱”,不是“垮”。 既然美国并没到“快死了”的地步,那为什么网络上“美国崩溃”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呢? 说白了,就是有人把这种论调当成了“流量密码”。 你在短视频平台刷一刷,很多“爱国网红”拍视频、做直播,内容无非就是:美国哪儿又乱了,美国超市没货了,美国人打架了,美国大选内斗了…… 总之一句话——“美国不行了”,甚至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和热血旁白,让你一听就觉得热血沸腾,仿佛中国马上就要接棒全球老大了。 这些内容说得多了,看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数据一好,点赞、评论、转发、打赏全来了,平台流量也推得更猛,作者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这股风越吹越大,有的人甚至开始把新闻配图造假、剪辑失真,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更强的“冲击感”。 可你仔细一看,有些所谓的“美国崩溃现场”,其实是疫情高峰期的旧照片;有些“超市空架”,其实是人家搞促销刚被一扫而空;更有的干脆用底特律的街头流浪汉镜头,加上阴间滤镜和悲壮配乐,就能做出一部“美帝末日大片”。 说到底,这不是爱国,而是拿“爱国”当生意在做。观众喝得爽,但喝的是“信息勾兑的工业酒精”,容易上头,更容易误国。 有些人可能会说,骂美国怎么了?美国天天打压我们,从华为、TikTok,到各种芯片制裁,不骂它还得夸它? 问题是,骂不是不可以,但骂完之后呢?如果我们因为骂得太爽,就真以为对手快不行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想想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多少人喊“资本主义完蛋”,结果呢?美国大印钞票,股市照样涨,美元反而成了全球避风港。 如果我们一边在直播间喊着“美帝必亡”,一边又不得不买它的操作系统、设计它的软件、用它的芯片,那就未免太讽刺了。 更严重的是,如果国家政策层面被这些“美国崩溃论”所影响,做出错误判断,那就不是流量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说:“把美国当成苏联,是21世纪最大的战略误判。”中国不能犯这种错,因为我们与美国是全面博弈关系,稍有失误,就可能步步被动。 爱国,不是喊几句口号,不是拍几段视频就能实现的。 真正的爱国,是要看清世界,看清对手,知道自己缺什么、短什么、弱在哪儿,然后默默去追赶,去补课。 比如说高铁,中国现在的确牛,技术先进、里程世界第一。但再看看芯片,美国一制裁,很多企业就原地打滑。再比如EDA设计软件、核心算法、基础科研,这些都是我们当前的短板。 在深圳南山,有一群工程师每天和硅谷的工程师同步竞速;在合肥、大连、上海,有无数科研人员正在攻克芯片技术难关。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是“埋头干实事”的爱国,不是“对着镜头喊口号”的爱国。 就像任正非说的那句话:“不要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要在乎我们自己做了什么。” 再谈谈中美关系,很多人总觉得这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其实不尽然。 的确,美国在打压中国,尤其是科技、产业链领域。但你看得更深一点,也会发现,两国在很多领域还有合作的必要,比如气候、全球供应链、太空探索、医学研究等等。 马斯克一边抱怨“中国电动车太卷”,一边继续扩建上海超级工厂;德国大众虽然在中国销量下滑,但还是宣布投资数十亿欧元在华建新能源基地。这些跨国公司的选择,其实说明了全球分工还在继续,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崛起不意味着美国衰落,美国遇到问题也不代表中国就一定能接盘。全球体系不是一场“皇位之争”,更像是一场长跑——拼的是耐力、速度、技术和战略。
“认为美国衰败甚至解体,并取而代之,是极大的战略错误!”知名学者郑永年曾说其他国
吴能力聊意
2025-05-26 22:10:3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