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尼日尔政府对我们下了最后通牒!5月23日,根据外媒报道,尼日尔过渡政府正式发布通知称,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天然气集团所有员工在5月31日前离开其领土!尼日尔的这一通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尼日尔对我们的企业下了驱逐令,而我们在尼日尔辛辛苦苦投资的基建,能源企业,极有可能将会被尼日尔没收。 这事儿得从尼日尔的“发家史”说起。2003年,当美国石油公司因尼日尔环境恶劣、战乱频繁而放弃投资时,中国企业带着技术和资金来了。我们在阿加德姆油田打下第一口井,修建了2000公里的尼日尔-贝宁原油管道,建成了津德尔炼油厂,让尼日尔从石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年出口量占GDP的10%,税收贡献达12.5%。更难能可贵的是,中企还给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捐赠物资、修建学校,实实在在地把尼日尔当兄弟对待。 但2023年7月的一场政变,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军政府上台后推行“资源主权觉醒”政策,先是要求将原油分成比例从15%提高到30%,接着以“税务稽查”名义向中企追缴1.3亿美元,甚至在2024年3月向中国借了4亿美元贷款,却在一年后赖账不还,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中企“薪资不平等”“税务违规”。这哪里是合作,分明是“吃相难看”的讹诈! 最让人愤慨的是,尼日尔军政府的操作毫无底线。2025年3月13日,他们突然要求三名中国高管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炼油厂账户;5月23日再次升级,要求所有中企员工撤离。更讽刺的是,他们吊销中资阳光国际酒店营业执照的理由,竟然是“歧视性经营”——这家酒店多年来为当地提供就业和服务,怎么突然就成了“歧视”?这分明是找借口夺产。 这场闹剧的结果,正应了那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技术人员撤离后,津德尔炼油厂立即停摆,尼日尔全国陷入燃油短缺,油价飙升三倍,民众排队三公里加油,半个国家停电。这时候他们才发现,没有中国的技术和管理,自己根本玩不转这套复杂的能源体系。更尴尬的是,尼日尔90%的石油出口依赖中企修建的管道,一旦停摆,他们连原油都运不出去。 尼日尔的行为,背后藏着多重算计。一方面,军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试图通过没收中企资产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可能有西方势力暗中煽风点火,想借此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外交部已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局势,全力维护在尼公民和机构安全。中国驻尼日尔使馆也发布安全提醒,指导中企做好应急准备。 这场风波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在非洲投资,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要警惕政治风险。尼日尔的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尼合作的根基,也让其他非洲国家看在眼里——连中国这样的“真朋友”都能背叛,还有谁愿意来投资?正如专家所言,这种“资源民族主义”的激进政策,最终只会让尼日尔陷入孤立。 从长远看,尼日尔的损失远不止眼前。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是靠强取豪夺得来的,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共赢建立的。当尼日尔在黑暗中排队加油时,其他非洲国家正在看着:与中国合作能带来发展,而背信弃义只会自断生路。这场闹剧,或许会成为非洲国家重新审视对华关系的转折点。 最后想说一句:中国的善意不是软弱可欺的理由。我们愿意与各国合作共赢,但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讹诈。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这是真把中国当“软柿子”捏啦?尼日尔公开要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所有员工,在5月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