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中国高速8年亏了6万亿,可美国高速不收费还能赚钱。这事儿乍一听挺邪乎,其实背后藏着两国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看看这钱到底都花哪儿了,未来又该咋整。 咱先把目光跨过大洋,看看美国高速那套“免费却赚钱”的门道。 很多人去美国自驾发现高速不拦车收费,可人家的钱早就藏在“隐形账单”里了。买车时先交一笔购置税,加油时每升油里含着燃油税,加州的燃油税甚至能占到油价的40%,这些钱直接进了公路养护基金。 更关键的是,美国高速公路网在二战后就大规模铺开,50年代修的路赶上地价便宜、地形平坦的黄金期,比如横穿中部平原的I-80号公路,几乎是“贴地铺沥青”,建设成本比咱们山区修路低了好几倍。 早年间的贷款早就还清了,现在靠税收养路自然轻松,再加上服务区玩出了新花样,明尼苏达州的某个服务区直接修成了购物中心,星巴克、奥特莱斯一应俱全,周边土地开发的租金比过路费还赚得多。 但美国这套模式也有“保质期”。你看东部老工业区,高速公路路面开裂得像补丁摞补丁,翻修成本飙升,偏偏电动车越来越多,燃油税收入锐减。 加州已经在试点按里程收费,每辆车装个传感器记录行驶距离,可车主们不干了:“这不跟监视我行踪似的?” 政策刚提出来就被骂上热搜,老办法行不通,新招又遭抵触,美国高速的“免费神话”正在悄悄破防。 再回头看咱们中国,刚开始修高速时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上世纪80年代,兜里没钱却急着搞基建,只能咬咬牙走“贷款修路”的路子。 第一条广深高速开工时,算下来每公里造价要1个亿,放在当时简直是天价,钱从哪儿来?大部分都靠银行贷款。 这就导致后来过路费收入的一大半都得拿去还本付息,2019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显示,当年收了5937.9亿通行费,光利息就还了2816.9亿,相当于给银行“打了大半年工”。 更难的是咱们的地理条件太“硬核”。在四川修雅西高速,240公里路要打270座隧道、架270座桥梁,每公里造价超过1.1亿。 在甘肃修连霍高速乌鞘岭段,要在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上填沙铺路,养护车冬天刚除完雪,夏天又得清沙子,光维护费每年就烧掉几个亿。 而且咱们的收费标准太“良心”了,十年前跑高速每公里6毛钱,现在还是这个价,节假日还得免费放行,赶上春节七天,全国高速直接少收几百亿。 偏远地区的高速更是“赔本赚吆喝”,比如青海的德马高速,一天过不了50辆车,收费站连电费都赚不回来,全靠东部繁忙路段的收费“输血”。 但这些“亏空”背后藏着更长远的账。贵州的苗寨以前运山货全靠马驮,现在厦蓉高速通到村口,一辆货车能拉走以前十匹马的货,当地的猕猴桃、酸汤鱼借着高速网卖到全国,去年光农产品电商就增收30亿。 这种“赔本修路换发展”的逻辑,在美国那种“商业至上”的环境里根本行不通,他们不会在人烟稀少的山区砸钱修路,可咱们偏要让“天堑变通途”,因为高速从来不是单纯的“赚钱工具”,而是连接14亿人的经济动脉。 说到底,中美高速的“一盈一亏”,本质上是发展阶段的差异。美国早在上世纪就完成了公路网建设,现在靠存量运营赚钱。 咱们用30年时间建成了16万公里高速,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圈,这份“基建狂”的代价,最终会转化成区域均衡发展的红利。 就像当年借钱盖新房,虽然背着房贷,但房子里住满了奔好日子的人,这债,值得!等未来债务逐渐清零,加上服务区商业、智慧交通等新玩法,中国高速不仅能“自给自足”,说不定还能给全世界露一手“修路赚钱”的新门道。
你敢信?中国高速8年亏了6万亿,可美国高速不收费还能赚钱。这事儿乍一听挺邪乎,其
破碎记忆的拼凑
2025-05-27 11:43:03
0
阅读:77
uc专家
关键是人家油价收养路费,我们油没收吗?我们油价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