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如果不结束,谁最可能打击俄罗斯?其实最可能对俄罗斯下狠手的,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 为啥这么说呢?咱先从最新的战场动态来看,2025 年 6 月,澳大利亚援助乌克兰的 49 辆 M1A1 坦克已经装船,准备经红海进入黑海交付。意大利也没闲着,直接甩出 400 辆 M-113 装甲运兵车和一套 SAMP/T 防空系统。 这些装备可不是摆设,乌军现在已经有了 60 多辆 M1A1 坦克,配合美国之前给的数百辆装甲车,在乌东四州的防线正逐步形成突破能力。 北约的算盘很清楚:既然正面战场啃不动俄罗斯,那就用 “温水煮青蛙” 的办法,通过持续军援把俄罗斯拖进消耗战。2024 年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超过 500 亿欧元,比原计划多了 100 亿。挪威更是直接砸了 80 亿美元,专门给乌克兰生产无人机和弹药。 这种 “蚂蚁搬家” 式的支援,正在慢慢改变战场态势。比如 2025 年 2 月,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发动的反攻,虽然被俄军击退,但已经能组织起两个机械化旅的兵力,甚至短暂收复了切尔卡斯克一带的森林区。这说明乌军在北约装备的加持下,开始具备战术级别的突破能力。 经济制裁这招北约也没落下。2025 年 5 月,欧盟第 17 轮制裁直接瞄准俄罗斯的 “影子舰队”,189 艘用来偷运石油的船只被列入黑名单,禁止靠港和提供服务。英国更绝,连所谓 “信息战” 的个人和组织都不放过。 这种全方位封锁,已经让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大幅缩水。2024 年俄罗斯被迫限制向美国出口浓缩铀作为反制,但美国近五分之一的发电量依赖俄罗斯铀,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打法,反而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 北约的野心还不止于此。2024 年 6 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表示,某些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时 “没有设置任何限制”。 这意味着乌克兰可以用西方武器直接打击俄罗斯本土。比如 2025 年 2 月的库尔斯克反攻,乌军先头部队已经突入俄罗斯境内,使用光纤制导的 FPV 自杀式无人机对俄军阵地进行 “打靶式” 打击。 这种战术虽然规模不大,但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北约正在默许乌克兰将战火引向俄罗斯本土,试图通过制造恐慌削弱俄军士气。 更值得警惕的是,北约已经开始为直接参战做准备。2024 年有消息称,北约正在制定 “陆地走廊” 计划,准备通过荷兰鹿特丹港向德国、波兰紧急输送美军。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参战的迹象,但这种军事部署本身就是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 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普京明确警告,西方国家参与对俄军事打击等同于直接开战,俄罗斯将 “做出回应”。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势,让冲突升级的风险直线上升。 不过,北约也有自己的顾虑。俄罗斯毕竟是核大国,2024 年更新的核政策明确允许 “先发制人” 使用核武器。如果北约真的直接介入,波兰境内的美国宙斯盾系统很可能成为俄罗斯首轮核打击的目标。 这种 “相互毁灭” 的威慑,让北约在采取极端行动时不得不三思。因此,北约更倾向于通过代理人战争和经济制裁慢慢耗死俄罗斯,而不是直接开战。 总结一下,北约对俄罗斯的打击是 “三位一体” 的:军事上通过持续军援让乌克兰保持反攻压力,经济上用多轮制裁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财源,政治上通过国际孤立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 这种 “组合拳” 虽然不会立刻见效,但长期来看,会逐渐掏空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而乌克兰在北约的支持下,虽然短期内无法彻底击败俄罗斯,但持续的边境袭扰和战术突破,也会让俄罗斯疲于奔命。 至于其他势力,比如中国保持中立立场,土耳其在黑海海峡的小动作,都不足以对俄罗斯构成实质性威胁。所以,只要俄乌冲突不结束,北约集团就是最可能持续打击俄罗斯的力量。
俄乌冲突如果不结束,谁最可能打击俄罗斯?其实最可能对俄罗斯下狠手的,还是以美国为
遥遥谈趣
2025-05-27 11:56: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