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不可一世的太平公主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被侄儿李隆基以谋逆的罪名赐死。
公元713年的长安城笼罩在血色之中,不可一世的太平公主被亲侄子李隆基赐死。
这位大唐最尊贵的女人在断气前,咬着牙根朝李隆基撂下话茬:“三年前我帮你扳倒韦后,如今倒要灭我满门!”这话像把生锈的刀子,在宫廷的红墙上划出深深的口子。
要说太平公主这辈子,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主。
她爹唐高宗李治捧在手心怕摔了,她娘武则天更是把这闺女当眼珠子疼。
宫里人都说,这公主的排场比几位皇子都大,武则天看闺女那眼神,就跟照镜子似的——太平公主那性子、那做派,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武后。
武则天当上女皇帝这事儿,给太平公主心里头种下了野心的种子。
可老话讲得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武则天能成的事,搁别人身上可未必。太平公主总觉着自己能接母亲的班,却忘了她娘那是踩着多少尸骨才爬上龙椅的。
唐中宗李显复位那会儿,太平公主算是过了几天舒坦日子。
这李显是个面团似的皇帝,由着妹妹在朝堂上指手画脚。
太平公主也真不含糊,拉帮结派、安插眼线,把朝堂当自家后院打理。
可这动静闹大了,韦皇后和长宁公主就坐不住了。韦皇后那帮人想学武则天,先拿太子李重俊开刀,接着又要收拾李旦和太平公主。
要说这韦皇后也是没那个金刚钻偏揽瓷器活,设的局还没铺开就被识破了。
太平公主和李旦联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危机化解了。
等到李显突然咽气,长安城里几股势力就跟炸了锅似的。
太平公主拉着上官婉儿搞了个遗诏,想把李重茂推上皇位。韦皇后那边更绝,直接要学婆婆武则天称帝。
紧要关头,太平公主转头就找上了李隆基。
这李隆基可不是省油的灯,自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手里攥着禁军的兵符。
姑侄俩合力把韦氏集团连根拔起,转头就把李旦扶上了皇位。
李旦当上皇帝后,李隆基捡了个太子当,太平公主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
可这姑侄俩到底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太平公主觉着李旦好拿捏,没成想李隆基是个硬茬子。
她使尽浑身解数在朝中安插亲信,连宰相都换成自己人。
李隆基那边也没闲着,暗地里把禁军收拾得服服帖帖。
两边较劲就跟下棋似的,你落一子我拆一招,眼瞅着就要掀棋盘。
到了先天二年,这场姑侄斗法终于见了分晓。
李隆基抢先动手,把太平公主的党羽一网打尽。
太平公主躲进佛寺也没用,最后被亲侄子赐了条白绫。要说这结局,真应了那句老话——强中自有强中手,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