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歼-10首飞前,试飞员雷强对宋老说,总工,只要这个飞机不是凌空爆炸了,

晴澍世界说 2025-05-27 14:22:24

当年歼 - 10 首飞前,试飞员雷强对宋老说,总工,只要这个飞机不是凌空爆炸了,就是摔我也给你摔在跑道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藏着多少担当。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航空工业正憋着一股劲 —— 周边国家都换上第三代战机了,咱们还在靠二代机撑场面,歼 - 10 项目从立项那天起,就顶着 “争气机” 的名号,可研发过程比登天还难。

别的不说,单是发动机就卡了脖子:原本配套的涡扇 - 10 进度严重滞后,最后只能先装俄罗斯的 AL31FN 应急。

1998 年 3 月 23 日那天,成都机场的气氛跟高压锅似的,雷强坐进座舱时,地面团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 这架试验机的飞控系统还没完全调好,连 ejection seat(弹射座椅)都没装。

按照试飞大纲,雷强要完成 21 个动作,可刚爬升到 200 米,他就发现飞机出现剧烈抖动。

关键时刻雷强没慌,凭借着上千小时的试飞经验,硬是把飞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落地后打开舱盖,他第一件事就是对宋文骢说:“飞机是好飞机,就是有点‘野’,得好好驯驯。”

这一驯就是二十多年,如今您再看歼 - 10 家族,从最初的 A 型到最新的 CE 型,性能早就脱胎换骨,2024 年珠海航展上,歼 - 10CE 真机亮相,机腹和翼下新增的复合挂架能同时携带 8 枚导弹,再加上 AESA 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 220 公里,把法国 “阵风” 的 150 公里远远甩在身后,当年让雷强头疼的发动机问题,如今彻底解决了 ——2021 年歼 - 10C 正式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标志着中国三代半战机终于实现 100% 国产化。

从歼 - 10 首飞时的 “摔也要摔在跑道上”,到如今歼 - 20、歼 - 35 翱翔天际,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二十年如一日的攻关,就像太行发动机,从立项到成熟用了整整 30 年,期间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失败,但最终还是让中国战机彻底摆脱了 “心脏病”。

再看看 2024 年珠海航展,空军 “新三剑客” 歼 - 16、歼 - 20、歼 - 35A 同框飞行,这阵容,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雷强那句话就像个火种,点燃了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引擎,从歼 - 10 到歼 - 20,从进口发动机到国产太行,咱们用了三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五十年的路。

现在咱们能在珠海航展上笑傲群雄,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把 “摔也要摔在跑道上” 的狠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晴澍世界说

晴澍世界说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