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像打机关枪一样发射爱国者导弹,一梭子就能打出十几枚,美国人都要跪了,好不容易凑了几个月,才找来100枚爱国者导弹。这打了两个晚上就要打光了,完全就是供不起了。 这事儿得从俄军的战术说起。俄罗斯根本不跟你玩技术流,直接用“数量碾压”的笨办法:先用廉价的伊朗“小摩托”无人机当炮灰,一波接一波地消耗乌军防空弹药,等雷达和拦截系统累得半死,再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来致命一击。 这种战术效果惊人,5月24日凌晨,乌克兰军队在基辅地区的两处“爱国者”阵地,为了拦截3枚“匕首”导弹和数十架无人机,总共发射了至少13枚“爱国者”导弹,结果阵地还是被摧毁了。 更讽刺的是,这些自杀式无人机单价才1万美元,而一枚“爱国者”导弹却要500万美元,乌军每拦截一次就相当于烧掉一套北京四环内的小户型。 美国这边也快扛不住了。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声明,他们原本计划通过国际合作调配更多“爱国者”系统,但实际进展比蜗牛爬还慢。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虽然号称要把年产量从500枚提升到650枚,但日本三菱重工的增产计划因为关键部件短缺被推迟,波音公司的寻标器工厂新生产线要到2027年才能投产。 换句话说,就算美国把裤腰带勒到肋骨上,2025年能挤出来的“爱国者”导弹也不过500多枚,还不够乌克兰两个月的消耗。 更麻烦的是,乌克兰的防空网正在全面崩溃。除了“爱国者”,德国援助的IRIS-T系统也被俄军摧毁,而德国财政部长已经明确表示“没钱买新的了”。就连欧盟雄心勃勃的“欧洲盾牌2025”计划,虽然号称要提供1000套防空系统,但实际交付时间可能要拖到2026年。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不得不搞起“土法炼钢”:用洗衣机电机改造无人机干扰器,在田野里用反光板拼出“麦当劳”标志诱骗俄军无人机自爆。 最让人绝望的是,这场消耗战的主动权完全在俄罗斯手里。位于鞑靼斯坦的工厂每53秒就能生产一架新无人机,而乌克兰的弹药库存却像漏了底的水桶。 美国白宫虽然紧急调整计划,把原计划给其他国家的防空导弹优先运给乌克兰,但这只是杯水车薪。2024年6月那次紧急调配,也只凑出了16枚“爱国者”导弹,还不够一场夜袭的消耗。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已经从“技术对抗”变成了“数学题”:每发射一枚导弹,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和美元较劲。 当敖德萨港的蘑菇云升起,当安东诺夫工厂的火光染红天际,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钢铁暴雨不会停止,而乌克兰的天空,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西方一直认为中国继承了苏式武器后跳不出框框,俄乌战场俄军武器又非常拉胯,这才是误
【1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