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驱逐舰翻船第6天,西方卫星拍到新动静,起重船终于赶到现场,但结局依旧“凶多吉少”。 日前,朝鲜清津造船厂举行新型5000吨级驱逐舰“崔贤2号”下水然而,当军舰以横向下水方式入水时,船尾率先脱离船台,船体因受力不均出现破孔,重心失衡导致侧翻,船首四分之一仍卡在船台,其余部分沉入水中。 尽管朝方紧急用蓝色塑料布遮盖现场,但美西方侦察卫星已捕捉到全过程,事件迅速登上国际新闻头条。 金正恩震怒,要求6月中央委员会召开前完成修复,并成立调查组彻查责任,朝中社将事故定性为“指挥不熟,操作不当”。 事故后,朝鲜司法部门拘捕总设计师姜正哲、车间主任韩京学、副厂长金勇鹤等3人,追责范围覆盖设计、施工和管理环节。 修复过程则困难重重:初期尝试人力钢缆牵引失败,后改用浮筏气囊和小型起重驳船,但朝鲜缺乏大型专业打捞设备(如大型浮吊船)。 截至5月26日(事故第6天),舰体仍半沉水中,修复进展缓慢,临时拼凑的救援手段凸显技术断层,专业设备匮乏使扶正和修复近乎不可能,即便勉强完成,舰艇核心设备也可能因长时间泡水报废。 此次事故不仅是单一工程失误,更折射出朝鲜军工在长期制裁下的系统性困境:技术封锁导致设计理念落后、材料工艺不足、人才断层严重,却需在军事压力下 “跨越式” 发展装备,最终陷入 “为赶工期忽视科学” 的恶性循环。 事件暴露出现代化军事建设与基础工业能力的矛盾,仅凭政治意志无法突破物理规律和技术瓶颈。 未来朝鲜能否在有限资源下完成修复,并从根本上提升造船能力,仍是未知数。
朝鲜驱逐舰翻船第6天,西方卫星拍到新动静,起重船终于赶到现场,但结局依旧“凶多吉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5-27 16:21: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