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李世民砍了李建成脑袋后,急匆匆赶到大嫂玳姬宫里,玳姬自知无处可逃,情急之下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唐朝发生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宫廷政变,秦王李世民率亲信兵将,在玄武门设伏,射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这场行动迅速而果决,结束了皇室内部的长期权力对峙。 当天清晨,皇城一片肃杀,宫人兵士都沉默不语,随着李建成首级被悬挂宫门,李世民彻底掌握朝政大权。 在杀死兄长后的短短时间内,李世民没有马上处理政务,也没有召见群臣,他带着数名心腹,直奔东宫,东宫是太子旧居,李建成的妻妾子女皆居于此。 大批禁军迅速包围,宫门紧闭,防止任何人逃出,李世民并未停步,径直走入内宫,他此行的目的,不是为抚慰人心,也不是查收财物,而是为太子妃玳姬。 玳姬原是士族之后,姿容端丽,深受李建成喜爱,婚后育有五子,政变发生时,她正在东宫内殿,侍婢听到外面动静纷纷逃散,她未离开,在宫中独自等待结果。 她清楚自己的身份,一旦政局变天,太子一脉的后人都会成为权力的威胁,也明白她作为太子嫡妻,将无处可逃。 李世民入内时,玳姬正坐在屏风之后,面色惨白,她没有争辩,也未哭喊,只是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请求。 她没有求饶,也未为自己开脱,她请求保全她的五个孩子,她知道李建成已死,她无法再保住地位,但她希望孩子们可以留得性命,不至于因父之罪被牵连。 李世民听完请求,没有多言,他点头应允,他吩咐左右,不得惊扰东宫,命人安排玳姬迁往别殿休养,又特令宫医照看她的身体。 李世民随后返回玄武门,召集文武百官,处理政局,稳定军心,数日后,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 政变结束仅一周,李建成之子便陆续被禁军秘密带走,他们并未被公开审讯,也未留下任何行踪记录,有的被送往偏远寺庙,有的被交由地方府兵“看押”,数日内尽皆失踪。 宫中有人传言,数名幼子已遭毒手,但无确凿证据,李世民未公开谈及此事,亦未追责任何人,数年后,有大臣提及太子旧子,李世民仅说一切已由宗正处置,无需再议。 玳姬被安排在一处僻静宫殿,表面受封为才人,实则幽居深宫,她的身边只留下一名年老婢女。 她每日静坐无言,不与人交谈,也不接受任何赏赐,朝中偶有传闻说她身体虚弱,精神失常,她没有再育子嗣,也未再被召见,后宫之中,她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 关于她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史书并未明确记载,有人说她曾怀孕,也有人说她早已失宠。 无论真相如何,玳姬在玄武门政变后的角色,只留在了那些未公开的记忆中,她的孩子们从未被列入族谱,亦无人知晓埋骨何处。 贞观年间,李世民以明君形象治理国家,政治清明,制度严整,史称“贞观之治”,他在位二十余年,文治武功皆有成就。 但政变之初的血腥手段,从未被正史详细书写,玳姬和她的孩子们,是这段历史中不被述说的牺牲者。 帝王权力之争中,胜者掌握书写历史的权力,那些被清除的人,没有机会辩白,玳姬的请求,在当时只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反应。 但在帝王眼中,任何血缘延续都可能成为未来隐患,承诺或许是真的,但也只是手段之一。 这段历史最终在正史中被轻描淡写,只有少数文人私下记载,留下些许蛛丝马迹,李世民确立太子后,朝局安定,权力归于一人,而玳姬则在皇宫一隅,默默终老,无声无息地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公元626年,李世民砍了李建成脑袋后,急匆匆赶到大嫂玳姬宫里,玳姬自知无处可逃,
如梦菲记
2025-05-27 16:52:43
0
阅读:55